试管婴儿

《胚胎移植妇女围术期护理》团体标准的编制经验分享

一、团体标准概述  

团体标准 Social organization standard

定义:团体标准是由社会团体按照自行规定的标准程序,为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的标准。

特点:团体标准具有市场导向性、灵活性、快速响应性等特点,能够快速反映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填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空白。

团体标准作用

医疗行业:可以规范医疗服务流程和质量的要求,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安全性。

解决行业内标准缺失问题,填补标准空白。

有助于发展与竞争,实现规范化,促使新兴行业良性发展。

与市场接轨,迅速汇集科技、产业、市场等方面优质,使产业形成更大的优势。

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化工作规划

目前团体标准发布情况

11-15.jpg

二、团体标准制定的流程  

团体标准制定流程 

■ 立项与筹备 

根据行业、领域需要,明确制订团标的目的和意义。

邀请相关领域存家、学者,组建标准制定团队(会与单位不少于3家,参与人员一般5-10人)

制定工作计划,明确标准制定的时间节点、任务分工等。

■ 编写标准草案  

根据立项要求,编写标准草案,包括标准的名称、范围(要规范的对象人群、问题服务/技术使用场所/使用人群)、技术要求和实施方法等。

■ 征求意见与修订  

将标准草案向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征求意见,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并进行内部审查,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执行性,最终形成送审稿。

■ 审查与发布  

学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送审稿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和建议。

根据专家审查意见,对送审稿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报批稿。

将报批稿提交相关部门或组织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正式发布并实施。

《胚胎移植妇女围术期护理》团标编写历程  

2021年获广东省护理学会团体标准立项。

2022年团体标准初稿全国专家函询。

2023年团体标准第一次省学会专家审定会。

2024年5月30日国内第一个生殖护理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2024.7.24,经广东省护理学会审批,上传到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搜索胚胎移植,可查阅完整文本。

三、《胚胎移植妇女围术期护理》编制经验分享  

1、选题很重要  

确定问题:护理职责范畴内的技术、服务及行为规范;急需、风险高、影响大;最困惑护理人员的问题。

2为什么选胚胎移植妇女围术期护理作为申请的第一个团标申请项目? 

① 胚胎移植的重要性  

1978年世界首例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诞生后,全世界借助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RT)诞生的试管婴儿已达数百万。

● 胚胎移植(embryo transplantation,ET)作为ART流程的最后一步,是除了胚胎质量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等特定内在因素外,极重要的一个外在操作环节。

● 全球大多数生育诊所中,实施ET所需的顺序和步骤是相似的。

● 超声引导下胚胎移植(US-GET)是一种广泛实施的手术,但目前尚无最佳实践标准。

临床辅助生殖技术的指南、共识

医生和培养室工作人员均有胚胎移植相关指南或共识,但其内容较少涵盖护理人员的工作规范,对生殖专科护理缺乏针对性。

② 胚胎移植围术期每一个节点的护理质量都至关重要,均关乎胚胎移植妇女的结局及预后。

确定胚胎移植日药物核查+宣教进入手术室前身份+药物核查

进入手术室后身份核查+术前准备胚胎移植术中身份核查+手术配合

胚眙移植术后身份核查+健康查教围术期健康教育验孕指导随访管理

③护理水平的参差不齐,通过标准化胚胎移植妇女围术期护理,实现患者规范化管理,可保证护理质量,减少妇女接受不必要或有害的干预,有助于提高成功率。

胚胎移植各流程节点的护理缺乏标准区域、中心发展水平的差异

教育、培训的差异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的差异

立项名称:第一次被否原因--选题涉及范围过大  

11-16.jpg

3、确定团标内容框架  

 明确框架和核心内容、边界

 规范什么内容到何种程度

 规范的对象是谁

 现阶段可以接受的程度

围术期相关概念与团标适用范围的界定 

  围术期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至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包括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3个阶段:

① 手术前期: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到将病人送至手术台。

② 手术期:从病人被送上手术台到病人手术后被送入复苏室(观察室)或外科病房。

③ 手术后期:从病人被送到复苏室或外科病房至病人出院或继续追踪。

 胚胎移植围术期:本团体标准的适用范围界定为从确定胚胎移植手术日至该周期随访结束(成功妊娠者以分娩和新生儿情况的随访为终点)。

胚胎移植妇女围术期护理  

 ●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胚胎移植妇女围术期护理的基本要求、术前护理评估、胚胎移植术操作要点、健康教育、验孕指导、随访管理;本文件适用于开展辅助生殖技术服务医疗机构的注册护士。

 ●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 术语和定义:某个领域内因概念或术语不明确而造成交流困难,需要定术语和定义,解释其含义或操作性定义;不是专业术语,删掉。

4、针对不同医院胚胎移植日男方回院要求不统一的问题  

 6.1.2 进入手术室前   6.1.2.1 应核对夫妇双方的姓名、年龄、身份证、结婚证,妇女的手腕带,对妇女进行人脸识别和指纹验证。把握底线,将能够做到的环节写清楚。

5、关于胚胎移植术前膀胱充盈的问题  

相关循证研究:个体差异、膀胱的容量、个人的耐受性、临床实际,使膀胱充盈方法难有标准。

● 6.1.2 进入手术室前  6.1.2.1 应核对夫妇双方的姓名、年龄、身份证、结婚证,妇女的手腕带,对妇女进行人脸识别和指纹验证。  6.1.2.2 应核对妇女黄体支持药物使用情况。   6.1.2.3 应指导妇女适量饮水,使膀胱适度充盈。

目前对饮水憋尿的研究并没有达成明确的共识,模糊化处理。

膀胱充盈度判断标准:

6.1.3.3 膀胱充盈度分级:① 充盈适度:子宫轮廓、内膜线及宫颈显示较为清晰;② 充盈过度:子宫向后移位,子宫前后径缩小,子宫颈移位倾斜等,对移植管进入宫腔方向和置管深度产生较大影响;③ 充盈欠佳:子宫轮廓、内膜线超声影像不清晰,未达到胚胎移植要求的超声影像。

初稿编制了膀胱充盈度分级,后跟医疗专家和编写小组成员沟通后,考虑到判断膀胱充盈程度不是护士职责,且没有标准出处,课题组决定删除此条目。

6、针对胚胎移植操作流程不统一的解决方案  

 6.2 胚胎移植术中 ● 6.2.1 应协助医生清洁阴道和宫颈分泌物。● 6.2.2 可协助医生超声引导下置入移植外管,将1ml注射器连接移植内管并旋紧传递给胚胎实验室操作人员,应与其核对夫妇双方姓名、移植的胚胎数及胚胎发育阶段。● 6.2.3 可将载有胚胎的移植内管递给医生后,应再次与医生、妇女核对夫妇双方姓名。● 6.2.4 可配合医生将载有胚胎的移植内管送入移植外管,协助医生将胚胎注入宫腔内,移植导管撤离前在子宫腔停留10~30秒,取出移植内管时,应压紧注射器活塞柄以防胚胎回吸入移植内管。

■ 6.2.5 应在注入胚胎后,与胚胎实验室操作人员确认无胚胎残留。

■ 6.2.6 对于胚胎移植外管插入困难的妇女,可予辅助导管内芯协助置管。

 所有条款前均有“应”“可”表明要求程度的大小,应=应该,只准许;宜=推荐,“宜"建议;可=可以,允许。主语不是护士时,表述 为对于…,应/宜/可。

7、关于胚胎移植术后卧床时间的健康教育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移植术后即刻离床活动的循证实践 。结论:胚胎移植术后即刻离床活动并不影响IVF-ET患者临床妊娠成功率。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护理策略调整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结论:基于卧床组移植胚胎数显著高于立即活动组的情况下,两组取得了相似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提示移植后立即活动不影响胚胎的着床,可取得和卧床休30min相似的临床结局。

胚胎移植术后卧床的最佳证据应用  

结论:胚胎移植术后任何时长的卧床均无益于病人结局,延长卧床时间反而不利于提高妊娠成功率,表明循证护理实践可促进证据向临床实践转化,优化护理规范,提高护理质量,改善病人结局。

健康教育:7.1 应指导妇女遵医嘱正确使用黄体支持类等药物;7.2 宜指导妇女均衡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腹泻或便秘;7.3 胚胎移植后不推荐卧床休息,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7.4 应指导妇女术后如出现阴道流血、腹痛、腹胀等不适时,及时就诊。

8、针对随访内容不统一的问题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中要求机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出生的随访率不得低于95%,对出生后的随访没有明确要求。

随访节点无明确规范,NT结果、孕中期是否需要随访。③流产、宫外孕随访。④新生儿出生后随访终点无明确标准,如听力筛查、卵圆孔未闭。

9、随访管理:

应在妇女胚胎移植后12~14天随访验孕结果。② 应在妇女确认妊娠后2~3周随访超声检査结果,确认孕数目及位置、有无胎心动。对于多胎妊娠者,应告知风险,建议行选择性减胎术。③ 应指导妊娠妇女孕11~13+6周行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检查,定期产检。④ 对于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助孕妊娠的妇女,应在孕16周前提醒妇女行产前诊断,随访产前诊断结果。

羊水穿刺时间只有16周有依据,截止日期没有统一规范,所以将9.4描述为 应在孕16周前。 ⑤ 应随访妇女的分娩日期、分娩方式、孕产期并发症情况,新生儿的数目、性别、身长体重、有无出生缺陷等。

针对各家医院随访时间节点和内容不一致的问题,随访内容仅纳入验孕、看胎、NT、产前诊断、分娩结局,暂未将中期妊娠、流产、宫外孕等内容纳入。

编写态度:认真严谨,基于循证,不回避疑问和争议

① 态度:精益求精,反复斟酌,没有最认真,只有更认真。②流程:遵守诊疗规范,结合临床实际,经团队编写人员商议达成共识,适用于标准适用人员。

③循证:所有数据均应有出处④应宜可:每个条目前都有应宜可,主语默认为标准适用人群。⑤简洁:条目只写具体怎么做,不写为什么这么做

针对团体标准内容,除函询全国18个省份43位专家外,省内编写专家进行多次线上线下会议商讨细节,针对有疑问的点多次咨询医疗、胚胎培养室、护理专家,确保每一个点都准确无误,有可操作性。

字斟句酌,孜孜不倦   针对两轮审定会评审专家提出的7点意见,包括题目表述、定义、胚胎学家的称呼、不推荐卧床休息的表述、格式问题,充分查阅文献,参考已经发布的团体标准,进行了非常详尽的回复。

10、关于审定会:审定会准备

汇报内容  标准制定的必要性②  项目背景及工作情况标准编写依据和主要技术内容与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⑤ 征求意见和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情况⑥后续贯彻措施

关于审定会:针对评审专家中无生殖护理专业方向问题 

①准备好材料,力求每个点都精益求精。②专家主要针对题目规范性、格式等给意见,专业意见提的不多。③专业方面的问题自己负责。

针对专家提出的意见,再次查阅相关文献等,给出详细的回复,意见不一定100%采纳。⑤ 做好不一定一次能过的准备,广东省护理学会分两批通过。

最终目的:标准制订后的应用,可用以规范,同质化某一护理实践,确保质量同质化提高。

备注:以上内容出自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生殖医学学术会议 专题讲座 

更多关于试管婴儿内容可参考以下文章:

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个体化辅助生殖助孕策略与难点

343例慢性子宫内膜炎不孕患者胚胎移植成功率分析

婚后5年未孕,移植失败3次,41岁的她如何逆风翻盘?

103例PCOS患者个体化生活方式干预且辅以地屈孕酮,自发排卵恢复明显

复发性流产疑难病例分享

6125例胎停育患者病因分析

孕31周狼疮危象 心跳骤停肺栓塞 体外氧膜合 (ECMO)成功救治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