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2 月 29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 2023 年人口 数据显示,全年出生人口为 902 万人,人口出生率为 6.39‰, 出生率创下有记录以来最低水平。其中,不孕不育削弱了生育能力。由于环境污染、生育年龄推迟、工作压力 大等一系列原因,不孕不育的人数不断增加。
不孕不育症是指生育期的夫妇,经过一年及以上的正 常无保护性生活后来未怀孕的情况24。中国育龄夫妇不 孕不育率达 12.5%~15% 左右。育龄夫妇不孕不育的原因 可能来自男女双方。仍约有 31.6% 的不育症患者经过常 用的检查方法不能查出确切病因25-26。目前治疗不孕不 育的主要方法中,辅助生殖一般作为常规药物和手术方式 未见成效后的最终解决方案,成功率能达到 40%~60%。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包括人工授精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两大类。试管婴儿即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 试管婴儿过程复杂,费用高,耗时长。使用这一技术孕育 生命的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
以往研究显示:初次与重复试管婴儿治疗中夫妇都普 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重复治疗中女性焦虑、抑郁程 度更严重,且社会支持水平低于初次治疗者。与此同时, 女性承受的心理压力可通过影响卵巢对促性腺激素刺激 的敏感性、卵子−胚胎质量等对使用试管婴儿治疗患者妊 娠结局造成不利影响。心理压力是不孕不育患者生育 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患者的精神卫生服务应该 作为不孕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显示,患者退出试 管婴儿治疗的原因有“我受够了”(66%),“情感成本太 高”(64%),和“无法应对更多的治疗”(42%)。
纵然磨难重重,女性却仍咬牙坚持。本研究逐步聚焦 以下研究问题:第一,女性试管助孕的动机及过程中面临的身心压力;第二,女性试管助孕体验的影响因素。本研 究不仅需要关注试管婴儿技术的个体功能,更需要探究该 技术成熟和广泛应用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家庭功能附着于 女性个体的影响,从而更深层次地探讨女性在求子过程中 的真实经验,以反思现代性技术与社会结构对于家庭和个 体的互动过程,助力其在就诊过程中缓解心理压力,促进 改善试管助孕结局,改善其生育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和谐。
1 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叙事研究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 2022 年 8 月通过海报招募邀请 15 位试管助孕女性参与研究。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临床对不孕不育的定义标准;(2)能够进行正常交流;(3)具有配合意愿,知情同 意。排除标准:智力低下患者及严重躯体疾病者。
本研究已通过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系学术 伦理委员会伦理审批。受访者已同意录音,知晓该录音将 用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访谈录音转录文本共计 207 853 字。样本量以信息的饱和为原则,当资料不再有 新的主题出现时,资料收集停止。受访者基本情况见表 1。
2 结果
1:女性试管助孕的动机
2.1 个人观念:“有了孩子,家庭才算完整”
A 本身对于孩子有很大执念,同时其娘家人也希望 A 能早点有个孩子。
M、C、和 R 也认为,孩子会让家庭变 得完整、热闹,C 表示自己很喜欢孩子。
很多女性像 B 一 样,认为无法接受自己一辈子没有孩子。 B:我不容许不成功……就是如果说让我一辈子没有 孩子,我还是有点接受不了。 试管助孕女性本身需要一个孩子,拥有很强的信念, 很多女性认为只有家庭完满,人生才能无憾,而孩子则是 家庭完满的必要条件。
I:信念很坚定地想要一个孩子,仅此而已。 孩子是自己的个人需要,内驱力和价值观已经形成。
O 的丈夫经常出差,往往一两个月回家一次,丈夫常说“有没有孩子其实都一样”,但 O 很想试一下,一是觉得自己观念传统,认为“要有一个孩子”,二是老了以后害怕孤单:“如果老了之后我跟我老公谁先去世了,那剩下一个就感觉太孤单了。”
2.2 良好夫妻关系促进:“老公人好,值得要一个小孩” S 和 H 都在事业、生活相对平稳,家庭具备抚养孩子 的能力和对丈夫的责任感有信心的时候,表现出对孩子的 需求。S从丁克转到认为“值得要一个小孩”,H 认为没有孩子有对不住丈夫的感觉。H:现在这老公对我挺好的,我就老觉得没有孩子的 话挺遗憾的,而且我觉得有点对不住他那种感觉。
2.3 被推动的社会时钟
在适婚适育的年纪就应当婚育,社会时钟就像一把枷 锁规范着人们。社会对重大生活事件的适宜年龄一致性 促使个体在特定年龄成为特定角色。B 在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检查出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大夫说该病需要尽早生育,否则后面生育将更加困难。而 B 本人刚恋爱不久,此 时还没有把结婚纳入自己的考虑范围。B 的母亲知道事情原委后,催促 B 结婚;B 的男友也认为既然如此也就结婚吧。一是因为该病会导致其受孕困难,二是怀孕对病情有抑制作用。 B:我其实不愿意那么早结婚,但是如果说最终会结 婚的话,那个人一定就是他。我就觉得既然这样就结吧。 结了婚之后又都催着我要孩子,我就觉得被推着走也就被推着走了。
25 岁以后,随着生育年龄的升高,剖宫产、早产与低 出生体重的发生风险均有所增加 ,当母亲的生育年龄大 于 35 时,出现早产的风险增加。 “高龄产妇”等词语 被定义出来,“最佳生育年龄”的概念深入人心,这些也 影响着人们要求在“婚育年龄”里赶紧完成生育任务,攻克生育难关.
2.4 价值捆绑:“不生孩子,人家瞧不起你”
生育不仅仅是一项个人行动,也是一项家庭责任、社 会任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一传统观念在中国人 的思想中仍然较为稳固。受儒家思想中“孝”文化的 影响,生育对于传承家族血脉十分重要。不孕不育剥夺了 夫妇履行孝顺这一家庭义务,并可能威胁到他们的个人和 社会身份。生育这项工作被赋予了很大的社会价值,造成一种似乎必须整齐划一的社会压力 P 的嫂子因生了两个侄子,便认为自己有功,以此自居。加之公公婆婆也劝 P 要抓紧,要努力。P 认为不能让 别人瞧不起自己,影响家庭其他成员对自己的看法,因此要生孩子。
P:我老公的嫂子就感觉她自己生了两个孩子成了大 功臣。不生孩子,人家瞧不起你。我就说那我年纪也不 是很大,那我再努力努力,可不必让人这么瞧不起。 因为没有孩子而受家庭冷嘲热讽的 P 只能为了“正 名”再努把力,借此提升自我价值,好像女性的价值是与 生育这件事紧紧捆绑在一起。
3 结果
2:女性进行试管助孕历程中的身心压力 在漫长的试管进程中,女性承受极大的身心压力,包 括负性情绪和诸多躯体不适。
3.1 焦虑
女性焦虑的原因主要围绕以下三点,一是查不出不孕 的原因, O: “ 做了很多检查 , 但就是没有查出问题 ” ; 二是不知道试管什么时候能成功,G:“试管婴儿它是一 个遥遥无期的……”,容易“病急乱投医”;三是年龄焦 虑。诊疗过程的时间越久,年龄越大,成功助孕的可能 性也会降低。M2017 年时 27 岁,自怀 18 周时自然流产, 30 岁时仍未怀孕,进行试管后因疫情,再去医院时两个孩 子已胎停,“我们两个人回来就抱头痛哭,就没有办法 去接受这么个事情,毕竟我们已经 30 了,我老公他已经 31 了。”
3.2 抑郁
长期且不确定的助孕历程令她们对于曾经喜欢的事 物和爱好失去兴趣,伴有抑郁情绪。 B:“好像两条腿陷到了泥泞里面,自己拔不出来。” 她们也会变得易哭、脆弱且敏感。E 说自己变得特 别容易流泪,变得“泪失禁”。 H:流产之后感觉可能有点抑郁,每天情绪也不太好, 老想哭,没有原因。 3.3 无奈 女性只能尽力做自己能做的,但不是努力了就一定会 有收获。 E:挺愁,这是你完全控制不了的行为。你说你想考 个资格证,咔,一准备,考,拿下来就完事了,但这个 你一点办法都没有。
I 患有卵巢囊肿,先前因为囊肿大小构不成手术标准 就没有进行治疗。在之前的医院里由于卵巢功能表现值 较低,医生不建议 I 手术,于是 I 进行了转院,但结果同样 不理想。 I:会觉得有希望。但是同样在过程中因为没有很成 功,就又……(无奈地笑)。
3.4 失落
治疗的过程充满了变数,时间间隔也很长,女性不知 道要经历多少次希望与失落的挣扎。 S:我这个促排时间也长,取卵取的多吧,但是质量 又不好,成的胚胎也又少,好不容易可以嘚瑟一回,说 这个一促一移就成了。唉,胚胎又有问题,染色体的问 题又失败。 P 自 2018 年起,取卵移植已 4 次,但每次着床都失败, “就一直失败、失败、失败。”C 说反复失败让自己挫 败到感觉谁都不如了。 3.5 自责 女性试管助孕过程中,有的丈夫会因为心疼妻子、出 于无奈等,对要孩子一事持随缘态度,试管助孕女性则更 多地将不孕的责任归咎于自己,觉得要不上孩子对不住丈 夫,甚至提出离婚。 H:有时候也想跟我老公说要不然离婚吧,你再找一 个能生孩子的,我就不耽误你了。
3.6 身体遭罪、疼痛
因为移植失败而失眠、睡眠不足引发的头痛问题也 给试管助孕女性带来了很大的困扰。C 说自己现在经常性失眠,也会在梦里梦到自己的宝宝。 C:因为这次移植没成以后,我经常性地头痛,头痛欲裂,痛到炸了。 试管助孕女性在治疗中可能会产生身体上的变化,如 体态改变、内分泌失调等,也会出现很多身体上的痛苦体 验,“遭罪”是其切身的体察。 H:因为要孩子遭了不少罪。上次流产,大出血,孩 子也没有排出来,遭一茬罪,又做的药流,挺疼的。做 完药流以后,说没清理干净,又做了一次人工的,遭不 少罪。 在进行促排卵的时候,会通过注射药剂的方式对卵巢 进行刺激。除了身体上的疼痛,女性心理也会对打针产生 恐惧。A 每天都会进行药物注射,由于晕针,这个步骤由 丈夫协助完成,肚子也因为每日打针而出现淤青。S 因为 医院取卵无法打麻醉针而更换医院,也因为打针太疼而感 到后怕。 S:“打促排针,还要打一种防止卵泡破的针。一天 可能还要打好几个针,最多打两种,相当于打肚子上左 边一针右边一针的。让卵泡长大,也不能让它提前破。 真的打针都快给我打惊了。看见那个护士我都想躲,就 是这种感觉……”
除了打针进行促排卵以外,多次抽血,不打麻药就经 历取内膜、灌注等手术的体验都增加了女性身体上的痛 苦感受。 P:我以为这个灌注没有多痛苦,可能就是抽个血, 往子宫里灌一下,可能也不太痛苦。但实际上你真的挺疼的。没有打麻药,就生给你往子宫里操作,肯定是很痛。(哭) 女性由于生儿育女等原因,要比男性面临更多的疼痛。 一个家庭中,女性往往是维持运转的轴心,健康的身体则是轴心的润滑剂,女性健康出现问题,家庭的正常运转也 会随之偏离。国际疼痛学会提出口号:“免除疼痛是患 者的基本权利”。但是大多数女性都表现出了隐忍,她 们说:为了孩子,吃点苦就吃点苦吧。 H:因为我怀着的时候腹水肚子疼,我就说你(指孩子) 让我遭多少罪我都行,只要你能健健康康的就行。
4 结果 3:女性试管助孕体验的影响因素
4.1 医疗
4.1.1 就医的辛苦、折腾
去医院就诊已经是试管助孕女性的“家常便饭”,过 程中的熟悉和波折女性已经一清二楚。 A:挂那个普通号计划生育号。你要是挂产科或者妇科的话,做 B 超太麻烦了。不是当时你到那了你就能做, 你要约的话,至少得一周以后了。就太慢了。 起早去医院或利用上班的间隙就诊,“折腾”和辛苦 在所难免。 P:我们 9 点钟上班,我就上班之前早点去医院看, 再回去上班,或者说我下午早点走,下了班我赶紧去。 就是这样来回折腾的。 S:等着做 B 超实在太累了,我咣当就坐地上了。 有些女性需要跨省求医以寻找更优质的医疗资源。 跨省求医或者为此而转院,试管婴儿治疗途中她们投入了 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4.1.2 医患沟通负面体验 医生不能与病人感同身受,其不耐烦和不好的态度会 给本就焦躁的女性增加焦虑情绪。 I:如果说她有十次机会移植,那一次不代表什么, 但是她只有三次,一次失败了,医生不许查原因,你第 二次再失败了,我就只剩下一次机会,我的机会很少。 不应该在第一次的时候就查查原因吗?就这一点我确实 不能理解大夫……这对他来说是很司空见惯的事,他不 能与病人感同身受。 P:私立医院拿你当客户,公立医院拿你当病人…… 你感觉问几个很小白的问题他很不耐烦,但还要耐心地 回答你,就是钱给到位了吗?
4.2 家内:孤军奋战
4.2.1 女性是“攻关的主力军”:“老公能配合就好”
生育是一个家庭而不仅仅是女方的事情,男女双方都应承担自身的责任,履行身为家庭成员的职责。虽然选用 试管婴儿进行助孕的原因并不全都来自女性,女性却承受 了更多的责任和压力。O 提到有的丈夫会因为不是自己 的问题导致自己不能拥有孩子而拒绝配合检查。丈夫无 法感同身受,能“配合”已是很好。 O:老公没有办法参与进来。比如我老公,为了提高 精子质量去吃药,能做到这样,我真觉得已经非常好了。 需要他做的事情他能配合,我觉得就很好了。需要一起 战斗的时候,他能跟我一起战斗;不需要他的时候,他 在旁边观战不给我压力就行。 F:压力大部分在我这。他会配合。可是就是不是那 种特别积极的配合。能感觉出来。 关于不孕的沟通,平时夫妻双方是回避、极少提及的, 通常是由女性发起。丈夫本身很难完成从市场面向家 庭面的转变,而其不善言辞或言辞不当也会影响到女性的 心理状态,使女性心理压力更大。 C:他就是比如你需要我做什么,你就直接说就好了, 但是他不会跟你沟通。
4.2.2 娘家与婆家:关注也是压力 有三位女性提到,公婆和娘家人过于关注女性情况, 关怀照顾的态度有时也让女性感到压力更大。 C:上次移植完之后就在家里休息,我婆婆我妈就每 天轮流照顾,其实压力也很大。老公就说再次移植的时 候就谁也不告诉。
4.3 家外:边缘化与自卑
到了适育年龄的试管助孕女性在看到同事、朋友等 同龄人发展较好时可能感到受挫。她们会产生相对剥夺 感,觉得“我为什么会这么吃亏”,产生主观性的不满和欠缺感。 S:我们单位有一个我同年同月生的姑娘。人家二胎 都两岁多了,我这一胎还没要上。 H:现在就是基本上跟我同龄的,我觉得发展的都比 我好,这方面我其实也挺介意的。 在她们一部分人看来,不具备孕育能力 “不是一件 光彩的事”,自卑感油然而生。怕被瞧不起、怕被人说闲 话,因此女性“能瞒的就尽量瞒着”,病耻感明显。B 担 心自己生下的孩子被他人得知是“试管宝宝”而被投以 异样眼光。 G:因为毕竟身边没有多少这种例子,就感觉自己挺 奇怪。 试管助孕女性可能产生社交隔离感,不愿与外界接触, 自我封闭,拒绝出席朋友聚餐、聚会等公共场合。即便有 所参与,也多非个人意愿。 A:感觉不希望别人过问太多,感觉知道的人太多了, 关心的多了,心理压力反而比较大。 H:我跟同龄人一块出去,基本上大家都到了已经育 儿的年纪了,都会问孩子怎么样啊?你就感觉你已经跟人家不是一个圈子了,聊不到一块去了。 当女性尝试去跟自己的姐妹分享而得到“你想太多 了”这样的回应的时候,女性感觉自己无法被理解,得到 “说了也没用”的感受,感觉到孤立无援。 B:我之前还会尝试去说,后来我发现他们只会说一 句话,你想的太多了,就这样。
4.4 职业发展阻碍重重 由于试管婴儿技术治疗的过程具有复杂性和长时性, 无论初次就诊以及后续的准备期、治疗期,都需要隔三岔 五地去医院进行就诊。职业生涯方面,对于弹性工作的女 性来说影响较小,对于固定工作日工作的女性影响较大。 有 8 位女性都提及试管会影响其工作。 一方面,她们担心请假的问题,羞愧感彰显,“看人脸 色”“怕给公司添麻烦”“不好意思/愧对领导”“请假 后同事会怎么看我?”等成为内心独白。 C:单位领导也是跟我谈话很多次了,领导是很支持, 但是频繁请假也确实影响到现在工作的正常运转了,会 考虑到调岗。 经常请假给许多女性都造成了困扰,女性们迫于无奈 调岗,在受访的 15 位女性当中,有 5 位女性为此辞掉了工 作,进行全职备孕。 R:就是因为要孩子,把工作也辞掉了。 另一方面,她们担心辞职后的就业压力以及经济问题。 女性认为辞职后经济压力变大,会变得总是“伸手向老公 要钱”。 G:其实我老劝自己,我就想大不了我就辞职呗,辞 职之后我再找工作呗。但是我就感觉找工作也不好找, 毕竟岁数大了,也没什么技能,你也没生小孩,人家也 不愿意要你,我就想我就在这忍着。 E:我觉得家庭主妇还是挺不容易的,你张口跟老公 要钱那个过程还是挺不容易,也张不开这个口。
5 讨论
本研究采用叙事研究,通过访谈采用试管婴儿助孕的 15 名女性,探讨了女性们在试管助孕背后的辛酸苦辣,看 到女性在社会和家庭影响下承担的重任。本研究发现试 管助孕女性的生育动机受个人观念、夫妻关系、社会时 钟、生育价值与自我价值绑定等因素的影响。她们在试 管助孕过程中经历的身心压力有焦虑、抑郁、无奈、失 落、自责,身体遭罪等。女性试管助孕历程的体验会受到 医疗、家内外人际、职场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5.1 女性试管助孕是社会结构与个体互动的结果
育龄期妇女就应当生小孩吗?社会时钟的压力使我 们被迫向生活妥协。作为一种秩序的存在,它使我们沿着 社会既定的轨道驶行。这种秩序借助一种权力最终决定一个人,什么是他的特点、什么属于他、什么发生在他身上。女性在育龄期被催促生育,有一种“身不由己”的 无奈。
受到国家发展态势以及“三孩政策”、辅助生殖技 术纳入医保等政策的出现,越来越多患者家庭选择试管婴 儿技术助孕。尽管女性生育权得到法律保护,其思想却仍 然受到儒家思想中“传宗接代”“养儿防老”“孝”文 化等的影响,认为孩子是家庭完整的必要条件。同时因为 “最佳生育年龄”等概念的界定,对于无法按时完成生育 任务的试管助孕女性来说更是增加了她们的年龄焦虑。 但女性不是生育工具,女性的价值也不应以“婚后有无子 女”作为衡量标准。在和她人作比较及社会互动的过程 中,女性也逐渐内化了自己的价值观,影响其决策和行为。 有的女性信念坚定地想要一个孩子,却不能分清是因为自 己本身喜欢孩子还是在社会压力下产生出被建构的想法, 可能存在自我合理化。女性生育的内在动机似乎转变为 社会规训的结果。不管是不是由自身原因导致的不孕,女 性在试管助孕过程中,都要付出大量时间成本、精力成本、 金钱成本,不惜将自己的关注点全放在要孩子这件事上, 以期成功诞生一名健康的宝宝,反倒加重了自身心理负担, 不利于试管助孕结局。
5.2 试管助孕过程中性别角色分工不平等 男女两性之间的不平等是“父权制社会”遗留的社会问题。虽然时至今日,男尊女卑的现象已大有缓和,但 女性仍然在职场中感受到隐形的性别歧视。女性就业的 基本权益受到很大影响,这就是女性职业生涯过程中的母 职惩罚问题,与之对应的则是父职红利。《从零开始的女 性主义》 67-69 提到:社会存在 A 面与 B 面,即市场与家庭 两面。政治、经济、时间、就业,这些都是社会的 A 面, 生命、育儿、看护、疾病、残障等是 B 面。A 面可以通 融,B 面无可取代。男性都在 A 面,女性一开始也生活在 A 面,但是随着分娩和育儿的开始,她们就不得不移动到 B 面67。尽管丈夫在其中能够给予女性支持,但相对来 说他们参与度低,女性觉得他们“帮不上忙”。上野千鹤 子等95-96 认为男性不会主动改变是因为坐享男性既得利 益,社会赋予其的“男性权益”使他们不会轻易承担包括 育儿、做家务等方面的责任。对女性来说,家庭主妇付出 的代价是远离主流社会生活,职业女性付出的代价是由于 进入劳动力市场而缺少额外的情感能量来抚育家庭,二者 皆将受苦。试管助孕女性在家全职备孕因经济问题有 心理压力,在职场中因为生育问题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被迫调岗、无奈辞职。而丈夫在职场上却很少因为生育 问题受到影响。 生育为夫妻共同话题,丈夫在试管助孕过程中应给予 女性更多包容和理解,夫妻二人有效沟通,以实际行动关 心、关怀妻子,不仅仅是配合和共担育儿责任,而是关怀 女性身心健康,从备孕开始全方位参与。有研究表明:女 性自身可通过自我成长应对不孕,丈夫可以通过支持性行 为、无条件接纳的态度、调谐性互动满足女性的心理需 求进行回应。夫妻以情感性沟通降低女性的情绪张力,共同维护家庭的边界,抵御外界压力,可加强融合性的情感 体验。通过共同调整,夫妻在认知、行为、态度层面动态 趋同,加深彼此的信任,是婚姻调适的核心 ,也有益于女 性试管助孕结局、优生优育。
在政策层面,各省应逐步完善产假、陪产假、生育津 贴、女性就业权益等相关政策并与地方协力推进实施。 国家也可对女性所在单位进行相应的政策扶持,减少单位 相关损失,间接助力女性就业权益的保障。
5.3 试管助孕过程中应重视女性心理健康 研究表明,试管助孕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在生殖中心门诊中实施人性化护理,能有效缓 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提高护理满意度。医院在追求效 率的同时应当关照患者的心理状况,同理患者当下的心情 和感受。在相应不良结果原因不明时,医生可与患者进行 说明,以对患者情绪进行安抚。虽然确有一部分原因目前 医学没有办法给予说明,但对于事实的说明本身可能就是 一支抚慰心灵的镇静剂。 对于试管助孕女性来说,亲友在她们需要陪伴的时候 给予倾听,共情,陪伴及支持,而她们不愿开口提及时,不 过多关注,也不多加询问,与平常生活一般等同相待,多以 行动见真章,或能够有效缓解女性的心理压力,助力试管 助孕结局。
6 结语
现代社会,采用试管婴儿进行助孕的女性已占据一定 比例。试管婴儿技术的出现本该是万千不孕不育家庭的 希望,但其术里术外使女性经历的痛苦和折磨都让女性们 体验到诸多不适。女性们在生育上的问题自古延续至今, 医疗、国家、社会、市场、家庭,都应当保障女性的基本 权益,受孕应当是女性自愿的行为,生育应当是夫妻双方 共同承担的责任,医疗应给予女性更多关怀,不是因为拥 有子宫女性就应当成为生育工具,现代医疗技术的利弊都 应被患者看见,我国传统观念的转变仍然在路上。
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更多备孕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