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

343例慢性子宫内膜炎不孕患者胚胎移植成功率分析

探究:与单用多西环素相比,多西环素联合阴道乳酸菌治疗能否在CE不孕症患者中改善冷冻胚胎移植的成功率?

一、基本资料: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接受冷冻胚胎移植FET治疗的患者(n =7385)临床资料。

9-1.jpg

纳入标准:

■ 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期间在我中心行 FET

■ 年龄≤40岁

■ 胚胎移植前6个月内行宫腔镜检查和子宫内膜活检,术后经病理证实患有慢性子宫内膜炎的患者,共 343 例。

排除标准:

■ 既往至少三次胚胎移植尝试失败(n=39)。

■ 细菌性阴道病;中度至重度宫腔粘连;子宫畸形;子宫内膜癌或非典型增生;输卵管积水;其他类型的子宫内膜炎症(如急性、亚急性或结核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瘤和/或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史(n=26)。

■ 代谢性疾病:体重指数(BMI)<18或>35 kg/m2(n=4);

■ 自身免疫性疾病;抗磷脂综合征;血栓性疾病;严重甲状腺疾病(n=5)。

■ 严重的男性因素不育;任何一方的染色体异常(n=7)。

■ 在研究期间之前或期间的3个月内使用多西环素以外的激素、类固醇或抗生素治疗(n=4)。

■ 由于多西环素或阴道乳酸杆菌的严重副作用而治疗不完整(n=2)。

■ 缺乏知情同意(n=2)。

研究方法:

两组治疗方案时间表

9-2.jpg

临床结果指标:

● 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 ● 移植胚胎数量

● 移植高质量胚胎数量

生化妊娠率 ● 临床妊娠率

● 早期流产率 ● 异位妊娠率

研究结果:

A. 与多西环素组相比,多西环素-乳酸菌组表现出更高的生化妊娠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B. 多西环素-乳酸菌组的胎膜早破(PROMs)发生率低于多西环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9-3.jpg

研究局限:

■ 单中心回顾性;■ 样本量有限;

■ 本治疗方案局限性:FET周期中施用益生菌时间、类型、途径;

■ 未比较两组治疗后CE治愈率;

■ 未比较联合治疗前后子宫阴道乳酸杆菌含量变化。

结论及展望:

研究结论:

● 本研究观察到多西环素联合乳酸杆菌在提高CE患者生化妊娠率和降低胎膜早破发生率方面表现出潜在作用;

● 调节生殖道微生物群以改善生殖结局是一个很有前途的研究领域。

研究展望:

● 分析子宫和阴道微生物群以及CE治愈率以确定改善治疗结果的方法;

● 研究联合治疗后阴道乳酸杆菌与子宫腔内乳酸杆菌的数量和比例关系;

● 探究阴道乳酸杆菌是否通过增强子宫内膜的局部免疫反应、能量代谢和蜕膜化来改善妊娠结局。

更多关于子宫内膜及案例分享的内容可参考以下文章:

子宫内膜容受性在妇产科中的应用

不同HPV感染亚型对不孕女性阴道微生态及辅助生殖助孕结局的影响

复发性流产疑难病例分享

6125例胎停育患者病因分析

孕31周狼疮危象 心跳骤停肺栓塞 体外氧膜合 (ECMO)成功救治1例

婚后5年未孕,移植失败3次,41岁的她如何逆风翻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