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讲堂

门诊、日间和住院 3 种不同模式宫腔镜手术的比较

宫腔镜通过阴道、宫颈外口、宫颈管进入宫腔, 可最直接地观察到宫颈管内及宫腔内状态,进行宫腔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妇科微创的经典 。妇 科许多疾病的诊断和保守治疗等离不开宫腔镜,包 括宫腔占位、异常子宫出血、宫腔粘连、子宫纵隔畸 形、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早期内膜癌等 。随着 宫腔镜器械设备和麻醉药物的改进,住院宫腔镜逐 渐往门诊和日间宫腔镜发展。但宫腔镜手术存在 的一定的手术风险,包括子宫穿孔、损伤、液体超负荷、空气栓塞、出血等。为评价不同模式下宫腔镜 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们对复旦大学附属妇产 科医院 2019—2021 年间日间、住院和门诊的宫腔镜 手术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复旦大学妇产科医院宫腔及输卵管疾病诊治 中心收治的宫腔镜患者情况,本研究通过复旦大学 附属妇产科医院伦理委员会的伦理审查(批准号: 2022-35)。纳入标准:(1)经术前检查在我院宫腔镜 中心行单纯宫腔镜手术者;(2)患有宫颈和/或宫腔 占 位 、宫 腔 粘 连 、子 宫 纵 隔 、异 常 子 宫 出 血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妊娠物残留、剖 宫产切口憩室(cesarean section diverticulum,CSD) 有月经淋漓不净、复发性流产、不孕、子宫内膜病 变、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嵌顿等任 意一种疾病者。排除标准:术前检查有宫腔镜手术 禁忌证者。

管理方法 

宫腔镜手术的流程 门诊医师评估患者存在宫腔镜手术指证,开具术前检查,患者在我科预约 中 心 进 行 登 记 预 约 ,需 要 住 院 宫 腔 镜 的 情 况 有 : (1)年龄>65 岁;(2)病情复杂、风险较大的Ⅳ级宫 腔镜手术,预计手术时间较长,术后需要住院观察; (3)宫腔镜医师或麻醉医师评估后,不适合进行日 间宫腔镜手术;(4)患者及家属要求术后观察过夜。 无需麻醉者行门诊宫腔镜,需要全身麻醉者或要求 日间手术者行日间宫腔镜。

所有患者门诊完成术前检查。门诊或日间宫 腔镜手术当日,患者到门诊,由当日手术医师进行 术前访视和术前谈话。门诊宫腔镜患者在门诊手 术室进行手术,术后观察半小时即可离院;日间宫 腔镜患者办理入院后进入日间手术中心,床位医师 完成病历和术前准备,当日进行宫腔镜手术,术后 无特殊情况当日出院。住院患者提前一天住院,第 二天上午手术,术后 1 天出院。所有患者在手术结 束离开医院前,由护士进行出院宣教和满意度调 查。满意度调查问卷分为流程管理、就医环境、诊 疗 服 务 、护 理 服 务 、总 体 满 意 度 5 个 方 面 ,均 采 用 Likert 5 级评分法,即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 满 意 、非 常 不 满 意 分 别 赋 值 5 分 、4 分 、3 分 、2 分 、 1 分。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采用平均分表示。

流程管理内容包括预约流程、服务态度、住院 时间、病情介绍、健康教育、医疗技术、隐私保护、出 院指导等,可现场填写纸质版或手机在线评价,满 分 5 分。术后有病理报告者建议 10 天后复诊,无病理报告者1个月后到宫腔疾病专科门诊复诊。

宫腔镜手术的操作 患者取膀胱结石位,全身 麻醉后(如需要)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后铺巾。对于 有性生活者,妇科检查明确子宫位置后用窥阴器撑 开阴道,再次消毒阴道和宫颈管,扩颈管:宫颈钳夹宫颈,探针轻探宫底深度后用宫颈扩张棒扩张宫颈 管至 Hegar 6.5~7 mm。宫腔镜检查:将膨宫压力设 置 为 13~26 kPa (95~195 mmHg)。 常 规 采 用 6.5 mm 外径的 0°持续灌流宫腔镜(如颈管特别狭 窄,可选用 4.5 mm 外径),带有 2.2 mm 的操作通道 (上海金宝隆光纤电子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直视 下进入颈管宫腔,观察宫腔内是否异常,如有异常 进行相应的处理。对于无性生活者,采用阴道内镜 方法:如为宫腔粘连,一般不采用电刀,用微型剪刀 经宫颈分离粘连(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 TCRA);如为宫颈息肉或子宫内膜息肉或小的黏膜 下 肌 瘤 ,可 用 微 型 剪 刀 或 双 极 汽 化 电 极 (Versapoint,宫腔镜双级电切系统)从该镜子的操 作 通 道 进 行 经 宫 颈 息 肉 切 除 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polyp,TCRP)或经宫颈黏膜下肌瘤切 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myoma,TCRM);如 肌瘤直径大于 1 cm,可换电切镜(26Fr,美国强生公 司)进行 TCRM;如为纵隔,术前进行 MRI 平扫以确 定子宫纵隔的长度、宽度、厚度和子宫宫底浆膜层 的形状,宫底肌层保留 1.0~1.5 cm,计算出需要切 除子宫纵隔的长度,并采用双极汽化电极进行经宫 颈子宫纵隔切开术(transcervical incision of septus, TCIS)。 发 生 重 度 宫 颈 粘 连 、宫 腔 粘 连 、黏 膜 下 2 型、3 型肌瘤或宫角妊娠物残留、剖宫产切口憩室、 剖宫产切口妊娠、宫内节育器嵌顿严重时,在超声 监护下进行手术。在操作过程中,由护士计算液体 流入量和流出量,并随时汇报手术医师。同时记录 手术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异常,包括宫腔镜失败、子 宫 穿 孔 、周 围 脏 器 损 伤 、大 出 血(术 中 出 血 超 过 200 mL)、液体超负荷、空气栓塞或麻醉意外等。

宫腔镜手术的诊治一体化质控管理 本中心每个月由质控医师进行宫腔镜手术工作量统计和 质控分析,包括病种、数量、Ⅳ级手术率(Ⅳ级手术 量/总纳入手术量×100%),如同时合并数种宫腔 问题,则分别列入。护理部进行患者满意度统计。 每月召开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会议,进行质控汇 报。如有并发症或投诉,手术医师汇报,科室讨论, 分析原因,并行 PDCA(Plan 计划、Do 执行、Check 检查和 Act处理)持续改进。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 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两组比较方差 齐性采用 t 检验,方差不齐则用秩和检验;多组比较 方差齐性采用 One Way ANOVA 进行分析。计数 资料以 n(%)表示,采用 χ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宫 腔 镜 手 术 的 一 般 情 况 共纳入门诊宫腔镜 患者 5 162 例,平均年龄(38.9±9.3)岁;日间宫腔镜 患者 15 331 例,平均年龄(38.6±10.2)岁;住院宫腔 镜患者 5 942 例,平均年龄(47.6±11.4)岁。其中门 诊与日间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 住院患者年龄大于门诊、日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01)。2019—2021 年不同模式下宫腔镜 手术的数量见表 1。门诊宫腔镜的比例无明显改 变,而日间宫腔镜的比例逐渐升高,住院宫腔镜比 例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Ⅳ 级宫腔镜手术的占比为 12.9%,其中住院宫腔镜的 Ⅳ 级 宫 腔 镜 比 例 明 显 高 于 日 间 宫 腔 镜(18.1% vs. 13.3%,P<0.001),日间宫腔镜的Ⅳ级比例又明显 高于门诊宫腔镜(13.3% vs. 5.4%,P<0.001)。

image.png

不 同 宫 腔 镜 模 式 的 患 者 满 意 度 调 查 结 果 对 574 例门诊宫腔镜、2 135 例日间宫腔镜和 1 092 例住 院宫腔镜进行了患者满意度调查,分别占各模式总 人数的 11.1%、13.9%、18.4%。门诊和日间宫腔镜对就医流程的评分大于住院宫腔镜,日间宫腔镜的 总体满意度高于门诊和住院宫腔镜。不同模式宫 腔 镜 患 者 在 诊 疗 和 护 理 方 面 没 有 明 显 差 异 ,详 见表 2。

image.png

不同的宫腔镜模式中各种手术种类的比例 2019 —2021 年我中心门诊宫腔镜共有 5 162 例,手术种 类从多到少依次是:TCRP、其他 AUB、不孕或反复 流产检查、TCRA、TCIS、子宫内膜病变、TCRM、妊 娠物残留、子宫内膜病变的保育治疗随访、CSD 整 复术、IUD 嵌顿、子宫内膜去除术;日间宫腔镜共有 15 331 例 ,手 术 种 类 从 多 到 少 依 次 是 :TCRP、 TCRA、TCRM、其他 AUB、子宫内膜病变的保育治 疗及随访、TCIS、不孕或反复流产检查,IUD 嵌顿、 子宫内膜病变、妊娠物残留、CSD 整复术、子宫内膜 去除术。

住院宫腔镜共有 5 942 例,手术种类从多到少 依次是:TCRP、其他 AUB、TCRA、TCRM、IUD 嵌 顿、子宫内膜病变、妊娠物残留、TCIS、CSD 整复 术、其他生殖道畸形(阴道斜隔、T 形子宫)、子宫内 膜去除术、宫颈病变、切口妊娠。3 种模式的手术种 类分布见图 1。不同程度的宫腔粘连可选门诊、日 间或住院宫腔镜模式进行(图 2)。不同类型的子宫 肌瘤可选门诊、日间或住院宫腔镜模式进行手术 (图 3),但住院宫腔镜的 2 型肌瘤比例最高,明显超 过 门 诊 及 日 间 。 而 门 诊 宫 腔 镜 的 0 型 肌 瘤 比 例 最高。

image.png

image.png

宫 腔 镜 并 发 症 分 析 2019—2021 年我中心宫 腔 镜 术 中 并 发 症 和 意 外 发 生 率 为 0.117%(31/ 26 435)。包括子宫穿孔者 17 例,宫腔镜失败 7 例, 术中大出血 3 例,液体超负荷 2 例,肠道损伤 1 例,麻 醉意外 1 例。门诊、日间和住院宫腔镜术中并发生 症和意外发生率分别为 0.020%(1/5 162)、0.137% (21/15 331)和 0.151%(9/5 942)。

3 种 模 式 的 子 宫 穿 孔 共 计 17 例 ,发 生 率 为 0.064%(17/26 435)。从病种上分析,黏膜下肌瘤穿 孔 4 例,宫颈/内膜息肉 3 例,重度宫腔/宫颈粘连 4 例,宫内节育器嵌顿者 2 例,生殖道畸形 2 例,妊娠 物残留植入 1 例,子宫内膜癌 1 例。从患者年龄上分析,绝经后 10 例,哺乳期 1 例,其他育龄期 6 例。 从手术医师从事宫腔镜的年资分析,从业 3 年内的 医师发生 5 例,从业 3~15 年的医师发生 1 例,从业 15 年以上的医师发生 11 例。在子宫穿孔的处理上,2 例保守观察无异常,14 例术中发现后直接中转腹腔镜修补术,无进一步损 伤,另有 1 例术中未发现,术后当晚腹痛急诊腹腔镜 检查,发现子宫穿孔伴肠道损伤,进行肠道修补和 子宫修补。

宫腔镜失败 7 例,6 例因宫颈管致密粘连无法进 入宫腔。其中 4 例绝经 10 年以上;1 例绝经 6 年;1 例 为半年前哺乳期在外院行宫颈冷刀锥切术后,停哺 乳后仍闭经并出现周期性腹痛,该患者及 3 例绝经 后患者择期行了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另外 2 例为 绝经后宫腔占位选择随访。有 1 例因宫颈大肌瘤无 法进宫腔,手术医师建议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未同 意。科室讨论后更换了一名高年资医师进行二次手术,最终顺利完成了宫颈肌瘤切除术。

液体超负荷者 2 例,均为黏膜下肌瘤切除术中 生理盐水吸收超过 2 000 mL,1 例表现为稀释性低 钠血症、急性左心衰竭,另 1 例有呕吐,予以利尿、控 水等对症处理,住院 48 h 后顺利出院。

术中大出血(>200 mL)3 例,均为子宫黏膜下 肌瘤切除,未进行输血。麻醉意外 1 例系尚未进行 宫腔操作,麻醉插管无法进入,紧急予可视插管后 转危为安。

宫 腔 镜 术 后 非 计 划 二 次 手 术 情 况 非计划二 次手术率为 0.026%(7/26 435)。非计划二次手术 7 例:1 例为术后当晚腹痛,急诊探查发现子宫穿孔且 累及肠道,行子宫修补加肠道修补术;1 例为子宫纵 隔+阴道纵隔术后 2 周发生阴道大出血,检查为阴道 创面活跃出血,缝扎止血;1 例为宫颈 5 cm 肌瘤切除 术后 2 h 阴道流血多,返回手术室再次电凝止血; 1 例为术后 1 h 阴道流血多,检查为宫颈撕裂伤,返 回手术室再次止血;1 例为宫颈肌瘤进宫腔失败,二 次手术由高年资医师顺利完成;另外 2 例为宫颈管 息肉切除术后 2 周左右,创面脱痂出血多,急诊进行 宫腔镜下电凝止血。

讨 论 

宫 腔 镜 的 模 式 发 展 宫腔镜是妇科手术的微创模式 。目前的宫腔镜模式有住院、日间、门诊。 在中国,宫腔镜以住院模式为主,而在发达国家,由 于医疗体系的差异和宫腔手术的特性,越来越多的 宫腔镜转到了门诊和日间模式。近十年来日间宫 腔镜在我院得到了快速发展,数量逐年升高,2020 年到 2021 年增长了 47.2%。日间宫腔镜与住院宫 腔镜比较的优势在于:对患者而言,减少住院排队 时间,无需过夜,更为便捷,也可享受全麻与监护的 医 疗 服 务 ;对 医 院 而 言 ,可 以 节 约 床 位 和 医 疗 资 源 。我院在实行日间病房之后,宫腔镜手术等待 时间由原来的 6 个月降到 1 个月之内 。近年来,门 诊宫腔镜在西方得到了飞速发展 ,因门诊宫腔镜 大多无法提供全麻,为了摆脱对麻醉的依赖和控制 患者的疼痛感,器械越来越微型化、阴道内镜也越 来越流行 ,而微型器械的局限性是对于宫腔内占 位难以取出,故存在微型宫腔镜仅用于诊断的可 能,无法同步治疗而需要再次住院治疗,这对于患者而言较为麻烦。故微型宫腔镜仅适合一些简单 的宫腔镜评估+活检,对于大多数宫腔占位 1 cm 以 上者,仍需要扩颈管,采用普通宫腔镜。虽然宫腔 镜扩颈管在镇痛下可以耐受[10-12] ,但患者大多对宫 腔 镜 手 术 存 在 一 定 的 恐 惧 和 焦 虑 心 理 。 本 中 心 2019—2021 年日间宫腔镜的比例逐年升高,反映了 目前大多数患者的需求是全麻且不住院的诊治一 体化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提示门诊/日间模式的 流程管理最满意。日间模式占主导,除了麻醉因素 之外,可能还与医保报销额度相关。

子宫内膜息肉是宫腔疾病最常见的疾病,子宫 内膜息肉、子宫纵隔手术时间一般在 15 min 左右, 故宫腔镜的手术时间短、恢复快,非常适合做日间 手术。而对于有生育史(特别是顺产)的患者,一般 可忍耐扩宫颈产生的疼痛,可以进行门诊宫腔镜; 对于需要麻醉的患者,可采用日间宫腔镜;对于存 在疑难问题、手术风险大、需要术后监护观察的患 者,住院宫腔镜更为安全。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 况进行分流管理。

宫 腔 镜 的 质 量 控 制 至 关 重 要 并发症发生率 作为质控中最重要的因素,门诊低于日间宫腔镜, 日间低于住院宫腔镜,主要原因是选择性偏倚。因 为一般常规手术选择门诊/日间宫腔镜,而手术难 度较大时往往会选择住院宫腔镜,这从 3 种模式的 Ⅳ级手术比例差异也可以反映。在本研究中,3 种 模式的宫腔镜总体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 0.117%,低 于 国 外 两 项 大 样 本 研 究 报 道 的 0.28% 和 0.22% 。我们认为这不仅与近 20 年来宫腔镜器 械的发展、膨宫液体的改良有关,也与我中心已经 形成严格的宫腔镜管理体系有关。在宫腔镜的并 发症中,空气栓塞和液体超负荷最危险和致命,应 以预防为主。本中心近 5 年未发生过宫腔镜空 气栓塞,考虑原因与日间手术室灌流液出入量的严 格管理有关。2 例液体超负荷是轻度的,在对症治 疗后很快好转。

最常见的宫腔镜术中并发症是子宫穿孔。文 献 报 道 宫 腔 镜 操 作 过 程 中 子 宫 穿 孔 的 发 生 率 为 0.12%~1.61%,本 研 究 中 子 宫 穿 孔 发 生 率 仅 为 0.064%。子宫穿孔最常见的高危因素为绝经,这跟绝经后宫颈管萎缩、宫颈粘连、子宫萎缩宫壁薄有 关。其他子宫穿孔高危因素有重度宫腔粘连、黏膜 下 2 型大肌瘤切除术、哺乳期。故在宫颈/宫腔致密粘连或黏膜下 2 型肌瘤手术时操作应谨慎,并建议 采用超声监护,以减少子宫穿孔的发生。另外,从 发生子宫穿孔的手术医师从业时间分析,本中心 90% 以上的子宫穿孔发生在初学者和从业 15 年以 上的高年资医师。初学者操作经验有限,对子宫穿 孔的警惕性不够;而高年资医师发生子宫穿孔,除 了跟手术难度级别较高有关,也可能跟警惕性下降 有关。

本研究中宫腔镜失败 7 例,主要跟宫颈致密粘 连有关,故对于绝经后患者宫颈萎缩严重者,要充 分告知宫腔镜操作失败的风险。其中有 1 例患者为 哺乳期停经期间在外院进行了宫颈大范围的冷刀 锥切,术后半年停哺乳后腹痛,宫颈完全致密粘连, 未见明显宫颈组织,由此提示停经期间慎做大范围 锥切,且要做好随访管理。

术后计划外二次手术发生率较低 ,本研究中 1 例为术中盲操作夹取组织后,未再次探查宫腔而 造成穿孔,这也提示尽量在直视下进行宫腔镜操 作。其他都是术后出血多而进行二次手术处理。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单中心且为回 顾性分析,门诊宫腔镜未做满意度调查,日间及住 院宫腔镜满意度调查因失访率较高未纳入统计; (2)未统计术后感染率。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中心近 3 年 26 455 例不 同模式的宫腔镜手术质控相关数据和相关的并发 症,对于未来建立更广泛的宫腔镜质控标准、减少 宫腔镜并发症有一定意义。未来应充分利用电子 信息系统成立更大范围、更多中心的宫腔镜并发症 登记系统,以利于宫腔镜质量控制的监测和改进宫 腔镜的管理实践。

【关键词】 宫腔镜; 日间; 门诊; 住院; 并发症; 质量控制

更多内容可参考以下文章: 

缓解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

高龄与卵巢低反应不孕女性患者 IVF/ICSI 助孕治疗妊娠结局的关系及风险因素探讨

子宫颈机能不全的可能病因

应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与COC预防宫腔镜子宫息肉术后 宫腔粘连、EP复发的效果分析

雌孕激素序贯疗法联合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宫腔粘连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