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讲堂

未婚先孕人工流产患者生殖健康认知调查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30岁女子总是反复流产,却查不到病因

近年来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国内性观念逐渐开 放,婚前性行为和未婚先孕现象明显增多 。人工流产是未婚女性意外妊娠的补救措施之一,但该操作具有创伤性,可能导致出血、宫颈盆腔炎症、月经失调、继 发不孕等流产相关并发症,同时还容易给流产患者造 成心理创伤,影响其生殖健康。而未婚先孕女性大 多具有心智不成熟、社会及家庭支持度较低、经济基础 薄弱等特点,人工流产对其生理、心理造成的影响更为 严重 。因此,本研究针对未婚先孕人工流产患者展 开调查,了解此类人群生殖健康的认知情况和相关影 响因素,以期为针对性开展生殖健康宣传教育、保障未婚女性生殖健康、降低人工流产率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参照《医学统计学》选用样本量计算公式 n=(Zα/2×V/ε)2 其中 α=0.05,Zα/2 =1.96,ε设定为 5%,将预试验得 出的 V=0.461代入公式计算得出 n≈327,考虑到抽 样误差率和问卷调查无效率,将样本量扩大 10%,最 终选取 360例。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进行抽样,按照 随机数字表法在表中任选一行作为起点,向右连续读取 360个病例号码,若向右未连续读够则从起点继续 读数补齐。

选取 2021年 1月至 2022年 12月在首都医科大 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行人工流产的 360例未婚女性患 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横断面研究。纳入标准:(1)未 婚女性;(2)宫内妊娠,要求终止妊娠;(3)自愿参与研 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人工流产禁 忌证;(2)情绪不稳定;(3)伴有认知障碍、沟通交流障 碍;(4)合并精神性疾病。本研究经首都医科大学附 属北京妇产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审批号: 202012-011)。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问卷 (1)一般资料问卷包括年龄、户籍地、父母关系、 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生殖健康知识主要来源。 (2)生殖健康知识问卷结合医院生殖健康保健知识和 既往文献 ,参照 Procede-Proceed健康促进计划模式 模型 设计,检验问卷信度 Cronbach′sα=0.794,问 卷内容包括 8项选择题(月经周期概念、月经周期提前 或推迟 7d以内是否正常、排卵期计算方法、安全期计 算方法、安全期性交是否一定不会怀孕、紧急避孕最佳时间、药物流产最佳时间、人工流产最佳时间)和 6项 问答题(避孕方法、妊娠症状、药物流产并发症、人工 流产并发症、常见性传播疾病、性传播疾病预防方 法)。选择题每题 3分,问答题每题 5分(全部答错不 计分,答对占比≤20%、≤40%且 >20%、≤60%且 > 40%、≤80%且 >60%、>80%分别计 1、2、3、4、5分), 总分 0~54分。

1.2.2 调查方法 调查时要求非相关人员回避,采用一对一形式讲 解调查目的以及问卷内容、填写方法,同时告知调查对 象此次调查为保密调查。调查对象采用匿名方式填写 问卷,填写完毕后调查员当场回收。 

1.2.3 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研究对象,抽样时严 格遵守随机化原则。调查员在调查前均进行统一培 训,回收问卷时当场检查问卷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若有 填写不完整、填写选项完全一致的问卷,尝试与调查对 象沟通使其核查、补充;问卷回收后由两名人员进行数 据核对、录入,保障数据录入的准确性。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Excel录入调查问卷数据,采用 SPSS26.0软 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 用独立样本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和 SNK-q检验,以均数 ±标准差(x᪐±s)表示;计数资料 采用 χ 2 检验,以频数(百分数)[n(%)]表示;影响因 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P<0.05表示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未婚先孕人工流产患者生殖健康认知得分情况

此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 360份,回收有效问卷 354份,有效回收率为 98.33%(354/360)。354例患 者生殖健康认知调查问卷得分为 10~47分,平均 (33.80±5.41)分。其中 8项选择题得分为 3~21分, 平均(11.63±3.58)分;6项问答题得分 5~26分,平 均(22.17±4.46)分。

2.2 不同类型未婚先孕人工流产患者生殖健康认知 得分比较 未婚先孕人工流产患者生殖健康认知得分在不同 年龄、不同户籍地、不同类型父母关系、不同文化程度、 不同职业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结果详见表 1。

image.png

2.3 未婚先孕人工流产患者生殖健康认知的影响因 素分析 依据表 1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和生 殖健康认知得分构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变量赋 值及赋值后变量的 x᪐±s如下:年龄(X1)为 <20岁 = 1,≥20岁 =0,0.32±0.47。户籍地(X2)为农村 =1, 城市 =0,0.43±0.50。父母关系(X3)为争吵型/离异 型 =1,亲密型/平淡型 =0,0.42±0.49。文化程度设 置哑变量[初中及以下(X4)、高中或中专(X5)]为 X4=1,X5=0,0.27±0.44;X4=0,X5=1,0.45± 0.50;X4=0,X5=0,0±0。职业设置哑变量[待业人 员(X6)、工人/个体(X7)、学生(X8)]为 X6=1,X7= 0,X8=0,0.08±0.27;X6=0,X7=1,X8=0,0.41± 0.49;X6=0,X7=0,X8=1,0.17±0.38;X6=0,X7= 0,X8=0,0±0。生殖健康认知得分(Y)为实测值, 33.80±5.41。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户籍地、 父母关系、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和高中或中专、职业 为待业人员和工人/个体均是影响未婚先孕人工流产 患者生殖健康认知水平的因素(P<0.05)。具体结果 详见表 2。

image.png

3 讨论 

我国人工流产人数居高不下,并且年轻、未婚女性 占比不断升高,相关研究报道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生殖 健康认知水平低,高效避孕措施使用率低,总体状况不 容乐观 。本研究就未婚先孕人工流产患者生殖 健康认知水平展开调查,发现得分为(33.80±5.41) 分,仅略高于满分的 60%,说明未婚先孕人工流产患 者生殖健康认知水平较低,与上述报道一致。

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类型未婚先孕人工流产患者 生殖健康认知得分,并进一步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 析发现,年龄、户籍地、父母关系、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 下和高中或中专、职业为待业人员和工人/个体均是影 响未婚先孕人工流产患者生殖健康认知水平的因素。 近年来青少年性生理发育逐渐提前,但性心理方面成 熟度远远滞后于生理成熟度,聂妍等调查发现较为 年轻的青少年群体对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偏 低,尤其是安全避孕知识方面知晓率仅为 13.1%。农 村在教育、经济、卫生保障水平上与城市差异较大,并 且农村年轻女性常年在外务工,可能难以接触到暂住 地的 生 殖 健 康 宣 传 教 育,生 殖 健 康 认 知 较 为 薄 弱 。既往研究发现父母婚姻质量和父母离婚影 响青少年的性健康和生殖健康 。争吵、离异型父母 关系不利于引导未婚女性形成良好的婚恋观,同时也 容易疏漏对未婚女性性与生殖健康认知的引导,导致 其缺乏该方面知识。学校是提供生殖健康教育的重要 渠道之一,高中或中专、初中及以下患者相比本科及以 上患者接受生殖健康教育不够全面,并且缺乏对科学 知识的辨识能力,进而导致生殖健康认知水平较低。 既往代晓银等 、徐文斐等也报道文化水平与女 性生殖健康状况、避孕知识掌握度等相关。既往研究指出 ,职业是影响女性生殖健康素养水平的因素,工人、个体等职业女性生殖健康素养水平相对较低。 工人、个体相比职员、学生文化程度偏低,接受的生殖 健康知识有限,本研究与上述报道结果相符。另外,本 研究还发现待业人员也是影响此类人群生殖健康认知 水平的因素,可能由于待业人员相对脱离社会,无固定 的职业和稳定的社会交际,缺少从人际关系中获得相 关知识的机会。

综上,未婚先孕人工流产患者生殖健康认知水平 总体不太乐观,有待提高,年龄、户籍地、父母关系、文化程度、职业均是影响未婚先孕人工流产患者生殖健 康认知水平的因素,需重点针对具有以上因素的未婚 女性制订宣传教育策略,积极开展相关活动,提高生殖 健康认知水平,保障未婚女性生殖健康。


更多内容可参考以下文章: 

哪些检查会影响备孕?女性不可不知的3个备孕冷知识

反复种植失败子宫内膜处理策略

343例慢性子宫内膜炎不孕患者胚胎移植成功率分析

婚后5年未孕,移植失败3次,41岁的她如何逆风翻盘?

不孕的元凶之排卵障碍,困扰了多少备孕家庭?

大龄备孕女性高血压如何管理?

高龄女性怀孕有哪些风险? 如何降低怀孕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