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妇科临床中子宫内膜息肉属于常见且多发疾病,诱因 主要为体内雌激素异常分泌、体内炎症等,具有月经改变、阴 道异常出血以及阴道内分泌物过多等 。目前临床诊断、 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多运用宫腔镜,如宫腔镜诊刮、宫腔镜电 切术等 。短效口服避孕药(COC)通过抑制排卵过程、调 整宫颈黏液特性、影响子宫内膜形态与功能以及调控输卵管 功能等多个方面,从而抑制宫腔粘连、子宫内膜息肉(EP)复 发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作为一种含孕激素的宫内节 育器,能够在子宫内局部释放孕激素,通过抑制子宫内膜的 生长,有效降低息肉复发、宫腔粘连的风险 。故而,本次 研究重点分析应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与 COC预防宫腔 镜子宫息肉术后宫腔粘连、EP复发的效果,旨在为妇科临床 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提供方案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 2022年 1月至 2023年 12月期间在我院妇科接受 宫腔镜手术诊疗的子宫息肉患者 71例,依据电脑数字表法 分为两组,参照组(n=31)与观察组(n=40)。纳入标准:① 符合《子宫内膜息肉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中 诊断标准;②经超声等诊断明确为子宫内膜息肉;③接受宫 腔镜手术诊疗;④能配合完成治疗,依从性佳;⑤患者对研究 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既往接受激素类药物治 疗者;②伴凝血功能障碍;③伴子宫纵隔、子宫畸形等病变 者;④对研究中药物过敏者;⑤临床资料信息不完整者。
参照组年龄 23~52(40.68±2.35)岁;病程 2~12(9.75 ±1.65)个月;接受宫腔镜诊刮术者 15例,接受宫腔镜电切 术者 16例。观察组年龄 32~54(40.26±2.20)岁;病程 2~ 12(9.68±1.50)个月;接受宫腔镜诊刮术者 18例,接受宫腔 镜电切术者 22例。两组临床一般资料信息比较,无统计学 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宫腔镜诊刮或宫腔镜电切术。宫腔镜诊刮 术:对患者进行宫腔镜诊刮术,以明确息肉的大小、数量以及 位置等,即使用宫颈管扩宫器扩张子宫至合适大小后,置入宫腔镜进行息肉诊刮手术;术后告知患者注意自我卫生保 健,清洁外阴,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宫腔镜电切术:做好 术前准备工作,术前 2至 3天清洁外阴等;术前 12h置入米 索前列醇片,予以软化宫颈;术前 8h告知禁水禁食;将患者 推入手术室,调整好体位,予以全麻;术野消毒、铺设垫巾,沿 宫颈置入宫腔镜,后膨胀宫腔;在术野下使用环形双极电极 切除息肉,并电凝止血。
参照组术后予以 COC药物:口服给药 COC药物,使用 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拜耳医药保健公司,每日 1片,连服 21 天)或屈螺酮炔雌醇片(Ⅱ)(拜耳医药保健公司,每日 1片, 连服 28天)或屈螺酮炔雌醇片(拜耳医药保健公司,每日 1 片,连服 21天)或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荷兰欧加农公司,每 日 1片,连服 21天)。 观察组术后置入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首先明确患者 术后情况,如若无炎症,则在宫腔镜术后 3天至 5天放置 1 枚 T型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由德国拜耳医药公司生产; 如若病理检查提示慢性子宫内膜炎,需先消炎后在下个月经 周期的第5天至第7天置入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术后1 个月复查 B超,观察是否出现移位等现象。两组均在术后随访 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术后 1个月、3个月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 量。使用 B超测量患者术后 1个月、3个月的子宫内膜厚 度;月经量通过月经失血图(PBAC)评价,其中临界值为 100 分,超过 100分代表月经量>80mL,提示月经量过多 。 (2)比较两组术后宫腔粘连发生及 EP复发情况。评价 时间为术后 3个月、6个月。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 SPSS23.0软件,以 n(%)表述计数资料,以 x2检 验;以(x±s)表述计量资料,以样本 t检验;P<0.05提示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术后 1个月、3个月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 在术后 1个月,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 PBAC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 3个月相比于参照组, 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更小、PBAC评分更低(P<0.05)。见 表 1。
2.2 比较两组术后宫腔粘连发生及 EP复发情况
经随访,参照组与观察组术后均未出现宫腔粘连,且术后随访 3个月、6个月均未发现EP复发者。两组术后宫腔 粘连发生率、术后3个月与6个月的EP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当前临床关于子宫内膜息肉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多与妇科炎症、性激素水平紊乱等因素相关,加之部 分女性可能肥胖或者长时间使用激素类药物,导致子宫内膜 过度增生,诱发子宫内膜息肉。
本次研究应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与 COC预防宫腔 镜子宫息肉术后宫腔粘连、EP复发,重点分析使用效果,结 果显示,术后 3个月相比于参照组,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更 小、PBAC评分更低(P<0.05);两组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率、术 后 3个月与 6个月的 EP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果说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在宫腔镜子宫息肉术 后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的效果相比于口服 COC更 佳,且利于改善月经量与子宫内膜厚度,并且左炔诺孕酮宫 内节育器与口服 COC均抑制宫腔粘连与子宫息肉复发。口 服 COC在宫腔镜子宫息肉术后宫腔粘连及子宫内膜异位症 (EP)复发的预防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机制深入而广 泛,主要通过抑制排卵过程、调整宫颈黏液特性、影响子宫内 膜形态与功能以及调控输卵管功能等多个方面,进而达到控 制生育的效果 。从作用机制上看,COC主要通过抑制体 内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来实现其效果,这种抑制作用不仅 减少子宫内膜的增生和刺激,从而降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 风险;COC还能显著改善宫颈黏液的性质,通过调节宫颈黏 液的黏稠度和酸碱度,COC有效地防止细菌的入侵,从而进 一步降低宫腔感染的风险 。除上述直接作用外,COC还 可能通过其他途径对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产生抑制作用,例 如 COC可能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炎症反应,从而 抑制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和复发;COC还可能通过影响细 胞凋亡和增殖等生物学过程,对子宫内膜息肉的生成和发展 进行调控。口服 COC的优点在于使用方便,可同时达到避 孕和预防宫腔粘连及EP复发的效果,但其缺点在于可能对全身激素水平产生一定影响,如引起月经不规律等副作用, 故而限制其长时间应用,可能会导致 EP复发。左炔诺孕酮 宫内节育器作为一种宫内节育器,其在预防宫腔镜子宫息肉 术后宫腔粘连及子宫内膜异位症(ep)复发方面发挥着显著 作用。其机制在于通过在子宫内缓慢释放孕激素,从而改变 子宫内膜环境,抑制子宫内膜的生长 。这一过程主要通 过两个途径实现:首先,释放的孕激素与子宫内膜上的孕激 素受体结合,进而抑制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减 少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风险;其次,孕激素还能促进宫颈黏 液的分泌,形成物理屏障,有效防止宫腔粘连的发生。而且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能减少术后出血和感染风险,有效促 进子宫内膜的修复和再生,这一特性使得其在术后康复过程 中发挥重要作用,加上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还具备良好的 避孕效果,能够显著降低意外妊娠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更 加全面的保障。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需求,权衡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与 COC的利弊,为患者选择 最合适的预防方案。这一过程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生育需求、手术效果等因素,以确保患者能获得最佳的治疗 效果。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在宫腔镜子宫息肉术后使 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的效果相比于口服 COC更佳,且 利于改善月经量与子宫内膜厚度,并且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 器与口服 COC均抑制宫腔粘连与子宫息肉复发。
来曲唑、FSH促排卵方案及HRT方案在PCOS患者冻融单囊 胚胎移植内膜准备中的应用
以上内容来自 彭明凤,梁丹 (佛山市顺德区新容奇医院 妇科) 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