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

1 338 例男性无精症或少精症患者 Y染色体微缺失分析

据报道, 全球范围内的育龄夫妻中 10% ~ 15%患有不育, 其中因男性原因导致不育的占比约为 50%。 男性不育的病 因较多, 如染色体异常、 Y 染色体微缺失、 生殖系统炎症以及 内分泌疾病等, 其中 Y 染色体无精子因子 (AZF) 微缺失是导致男性不育的第二大因素。 AZF 是影响精子生成的重要基因, 不同区域 (AZFa、 AZFb、 AZFc) 的缺失有着不同的临床结局。 本研究以无精症少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 PCR 方法检测 AZF, 探讨男性无精症或少精症患者的 Y染色体微缺失情况, 为男性不育患者的诊疗提供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22 年 6 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 1 338 例男性不育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精液常规检查结果分为三组, 即: 无精症组 (n = 720),年龄 22 ~ 58 岁, 平均年龄 (31.15 ± 5.20) 岁; 严重少精症组(n = 395), 年龄 22 ~ 60 岁, 平均年龄 (31.23 ± 5.57) 岁; 少精症组 (n = 223), 年龄 22 ~ 51 岁, 平均年龄 (30.93 ± 5.57)岁。 选取同期 320 例健康男性为正常对照组, 年龄 22 ~ 56 岁,平均年龄 (31.78 ± 5.44) 岁。 四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 ①均进行精液常规检查; ②符合WHO 第 5 版 《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 [3] 中的相关标准; ③均来自河南地区; ④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 且配合度 良好。

排除标准: ①因内分泌紊乱、 生殖系统炎症、 精索静脉曲张等因素导致的无精症; ②生理性不育的患者; ③因其他病理因素导致不育的患者。

二、方法  

1.精液常规检查 根据本院检验科 《精液采集指南》 采集精液, 按照 《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 中的标准进行常规精液分析, 检测结果参考以下标准进行判定: 每次射精精子总 数≥39 × 106 / mL, 精 子 向 前 运 动 百 分 率>32%, 低 于 15 × 106 / mL 为少精, 低于 5 × 106 / mL 为严重少精。

2.2 Y 染色体微缺失  采集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 2 ~ 3 mL,EDTA-K2 抗凝。 DNA 的提取按照 QIAamp 血液 DNA 纯化 Mini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并置于-20 ℃的条件下保存待测, 检测试剂盒由上海投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共检测 AZFa、AZFb、 AZFc 三 个 区 域 的 6 个 序 列 : sY84、 sY86、 sY127、sY134、 sY254、 sY255。 同时, 设置男性性别决定基因 (SRY)和编码锌指蛋白基因 (ZFY) 两个内对照基因。 PCR 扩增反应条件为: 第一阶段 50 ℃, 2 min; 第二阶段 95 ℃, 5 min; 第 三阶段 95 ℃, 15 s, 60 ℃, 30 s, 72 ℃, 30 s, 进行 38 个循环; 第四阶段 72 ℃, 5 min。 收集第三阶段 60 ℃的 FAM /VIC / ROX/ Cy5 信号, 并在 FAM 通道结果显示为典型 S 型扩增曲线且 CT<32 时, 进行结果判读。

3.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 22.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 x̄ ± s 表示, 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以 n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或秩和检验。 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1.四组研究对象的 Y 染色体微缺失情况比较  无精症组和严重少精症组的 Y 染色体微缺失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30.629、 35.932, 均 P <0.001)。 在入组的研究对象中, AZFc 位点缺失 81 例 (4.9%), AZFab 位点缺失 15 例 (0.9%), AZFa 位点缺失 11 例 (0.7%), AZFabc 位点缺失 6 例 (0.4%), AZFb 位点缺失 5 例 (0.3%), 其中 AZFc位点缺失在男性不育中占比最高, 为 4.9%。 见表 1。

image.png

2.Y 染色体微缺失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在 118 例 Y 染色体 微 缺 失 患 者 中 , 共 有 25 例 染 色 体 核 型 异 常 , 发 生 率 为21.2%, 其中以 47, XXY 核型的占比最高, 为 8.5% (10 / 118),其 次 为 46, XY( 大 Y) 、 46, XY( 小 Y) 、 46, XY, 1qh + , 分 别 为3.3%、 2.5%、 2.5%。 见表 2。

image.png

四、 讨论  

近年来, 随着新兴男性学科和遗传学的快速发展, 男性无 精症或少精症逐渐受到了临床医学的重视。 有研究显示,普通人群 Y 染色体微缺失的发生率为 1 / 4 000, 但在不育男性群体中的发生率会明显升高, 已成为了导致男性不育的第二大因素。 目前已经知道 Y 染色体微缺失是男性不育的主要诱因,但其具体缺失机制尚未达成统一共识。 AZFa、 AZFb、 AZFc 是AZF 的 3 个独立区域, AZFa 区域缺失会导致精子形成受阻;AZFb 区域缺失则会通过阻断精子发育, 使其停止在减数分裂前中期, 造成精子生成障碍; AZFc 缺失则会影响睾丸生精过程。 本研究结果显示, 在入组的研究对象中, 共有 118 例患者发生 Y 染色体微缺失, 发生率为 7.1%, 低于洛阳地区的10.12%, 但与广东清远 (6.1%)、 贵州 (7.13%)、 新疆 (6%)等地的缺失率相近, 表明 AZF 基因的缺失率存在地域性差 异 。 AZFc 位 点 缺 失 81 例 ( 4.9% ) , AZFab 位 点 缺 失 15 例(0.9%), AZFa 位点缺失 11 例 (0.7%), 提示 AZFc 位点缺失是Y 染色体微缺失的主要类型。 另外, 无精症组和严重少精症组的 Y 染色体微缺失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05),表明 Y 染色体微缺失与男性无精症或少精症密切相关。 通常而言, 染色体核型异常可导致无精症, 但染色体核型异常与 Y 染色体微缺失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尚无报道明确阐述。 本研究结果显示, 在 118 例 Y 染色体微缺失患者中, 共有 25 例染色体核型异常, 发生率为 21.2%, 这提示对于无精症或少精症患者,应当同时进行遗传学分析和 Y 染色体微缺失检测。

综上所述, AZF 基因在男性的精子生成过程中有着主导作用, 不同区域的缺失会导致精液数量、 活力的异常, 进而影响生育。 Y 染色体微缺失检测是男性少精症或无精症等的首选临 床检测项目, 对男性不育的诊断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备注:以上内容出自  临床医学工程  相关内容 【关键词】无精症  少精症   Y 染色体微缺失    精索静脉曲张

更多备孕,及试管婴儿内容可参考以下文章: 

哪些检查会影响备孕?女性不可不知的3个备孕冷知识

反复种植失败子宫内膜处理策略

343例慢性子宫内膜炎不孕患者胚胎移植成功率分析

婚后5年未孕,移植失败3次,41岁的她如何逆风翻盘?

103例PCOS患者个体化生活方式干预且辅以地屈孕酮,自发排卵恢复明显

复发性流产疑难病例分享

孕31周狼疮危象 心跳骤停肺栓塞 体外氧膜合 (ECMO)成功救治1例

高龄与卵巢低反应不孕女性患者 IVF/ICSI 助孕治疗妊娠结局的关系及风险因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