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共识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非孕期超声评估质量控制辽宁专家共识

剖宫产(Cesarean sectionCS)是常见的手术之 一,且 CS 率逐年上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最新研究,目前有超过 1/521%)的新生儿是通过 CS 出生的,到 2030 年全 球 CS 率将达到 33.3%CS 是孕妇和新生儿发生并 发症时的救生措施,但也可导致孕产妇并发症,如异 常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疼痛、不孕症,甚至剖宫产瘢 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胎盘植入 (Placenta accreta spectrumPAS)、子宫破裂等严重 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常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所导 致的 子 宫 肌层解 剖 缺损 有 关 , 即 子 宫 瘢 痕 憩 室 (Cesarean scar diverticulumCSD)。随着我国生育政 策的全面放开,高龄、高危产妇的数量不断增加,因此, 我们认为有 CS 史的女性再次妊娠前需全面评 估切口愈合情况。

目前国内关于超声检查评估 CSD 尚无统一标 准,缺乏一个公认、统一的质量控制标准以指导超声 技术在 CSD 中的规范化应用。 这可能导致 CSD 超 声检查不规范, 进而影响超声检查结果的可靠性和 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 因此辽宁省超声医学质控中 心邀请多位妇产专家与妇产超声专家共同组成专家 小组,在查阅国内外最新文献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形成本共识,希望提升非妊娠期妇女 CSD 超声检查 的规范化与同质化,进一步推动 CSD 超声检查的规 范化应用。

1.CSD 发病机制

CSD 发生的确切病理生理因素尚不明确,有两 大类因素可能导致 CSD。 一类是 CS 手术相关因素, 如子宫切口的位置、 子宫切口的缝合方法以及 CS 的次数[7-8];另一类是患者相关因素,如患者体质量 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升高、子宫后倾位、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感染、贫血等。

2.CSD 的流行病学特征 

目前尚不明确 CSD 人群发病率。 文献报道的发 病率及患病率差异较大,这与 CSD 的定义、选取的 研究人群、诊断方法、研究设计及其他因素有关。 在 至 少 一 次 CS 的 患 者 中 , 使 用 经 阴 道 超 声 检 查 (Transvaginal sonography,TVS)缺损深度大于 2 mm 的 CSD 发病率约为 13%~75%。 Osser 等报道随 着 CS 次数的增加,CSD 发病率也逐渐增加,1 次 CS 术后 CSD 发病率约为 61%,2 次 CS 术后发病率约 为 81%,而 3 次 CS 术后发病率可高达 100%。 

3.CSD 的临床表现

CSD 最常见的妇科症状是月经期延长,其次是 月经间期点滴出血、异常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疼痛、 痛经和性交痛等。 CSD 也可影响再次妊娠,与经阴 道分娩的妇女相比,CS 妇女再次妊娠率和活产率较 低。 Klein Meuleman 等报道进行单次胚胎移植后, CSD 妇女的活产率为 18.9%~23.6%, 经阴道分娩妇 女的活产率为 31.5%~36.4%。 而且 CSD 妇女再次妊 娠时,可导致胎盘粘连、子宫破裂和 CSP 等并发症, 严重时可危及孕产妇生命。

4 CSD 的术前超声评估

4.1 超声检查基本要求 

4.1.1 检查前准备 详细询问患者 CS 病史及与 CSD 相关的临床症 状,并嘱患者排空大小便,检查时取膀胱截石位。

4.1.2 仪器准备及扫查要点 应使用 TVS 对 CS 切口部位进行评估。 建议使 用频率为 5~8 MHz 的阴道探头, 选择常规妇科模 式。调整扇角及深度使屏幕显示整个子宫,并将焦点 深度设置在瘢痕的水平。 图像显示膀胱排空或少部分充盈,可见子宫颈内外口、子宫颈管,且子宫颈内 口位于图像的正中三分之一(图 1a,1c)。清晰显示 瘢痕后,局部放大图像,子宫前倾位时使子宫颈后唇 的后侧面位于图像最深的一半(图 1b),子宫后倾位 时使瘢痕位于图像最深的一半(图 1d)。 横切面扫查时将探头逆时针旋转 90°,扇形扫查 CSD,取最大切 面。注意不要用探头对子宫颈施加不适当的压力,因为这会使子宫颈拉长。 当子宫前壁的瘢痕组织造成 声衰减过多时, 可通过调整探头以及子宫前倾或后 倾的位置提高图像质量。

image.png

4.1.3 超声检查时间 

选择超声评估 CSD 的时间非常重要。Dicle 等研究认为由于 CS 术后子宫需要 6 月左右完全恢 复,需在术后 6 月之后进行检查。也有研究者发现子 宫解剖结构在分娩后的 6 周内即能恢复到非妊娠状 态,CS 术后 6 周即可进行超声评估瘢痕的愈合情况。 欧洲憩室特别工作小组发表共识建议首次评估是否 患有 CSD 需在 CS 术后至少 3 月进行。 但哺乳期 女性可能尚未恢复正常月经周期, 也可适当延长首 次评估时间。 另外还需注意选择评估 CSD 的月经周 期时间。 有文献报道,CSD 女性月经周期中表现的 异常出血,在黄体期约占 12%,卵泡期约占 48%,排 卵期约占 42%。 因此,TVS 可选择月经周期的第 7~14 d 或异常子宫出血时进行,此时 CSD 内更容易 观察到积液,可以提高检出率。

共识推荐: 首次超声评估 CSD 应在 CS 术后至 少 3 月,选择在月经周期的第 7~14 d 或异常子宫出血时进行。

4.2 超声诊断标准 

1961 年,Poidevin[17]首次使用子宫输卵管造影 (Hysterosalpingography,HSG)描述了子宫下段一个小 的楔形缺损。 1990 年 Chen 等通过 TVS 描述了 CS 切口部位的楔形低回声区域, 与子宫下段的相邻肌 层很容易区分。 2001 年 Monteagudo 等首次引入术 语“憩室”,以描述 CS 切口部位的三角形无回声区。 2012 年,Naji 等提出了一种使用超声检查对非妊 娠期 CS 切口部位缺损的标准化描述方法, 但是这种方法没有考虑瘢痕形态的变化, 也没有提出定义 或分类。 因此,2019 年,欧洲憩室特别工作小组发布 关于 CS 术后 CSD 的定义, 即 TVS 发现 CS 切口部 位存在深度大于 2 mm的肌层凹陷。

最近有学者提出了用 CS 术后切口障碍(Cesarean scar disorder,CSDi)来定义由于 CS 切口引起 症状的一类疾病。 CSDi 是一种影响绝经前妇女、需 为 CS 术后症状持续至少 3 月的疾病。 在诊断 CSDi 之前必须排除可以引起相关症状的疾病, 如子宫颈 发育不良、感染、子宫腔病变、排卵或其他医源性原 因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 其定义至少包含经后点状 出血、出血期间有疼痛、胚胎移植过程中出现导管插 入问题、 宫腔积液合并继发性不明原因不孕等原发 症状中的 1 种,或性交困难、阴道分泌物异常、慢性 盆腔痛、回避性交、与异常流血有关的气味异常、继 发性不明原因不孕、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后仍不孕、负面的自我认知、参加休闲活动时感到不适等继 发症状中的 2 种, 同时超声检查发现 CS 切口部位 存在深度大于 2 mm 的肌层凹陷[21]。

共识推荐:超声检查诊断 CSD 应结合超声测值 及患者的临床症状,即肌层缺损最大深度大于 2 mm, 并包含至少 1 种原发性或 2 种继发性症状才确切诊 断为 CSD。

4.3 超声测量方法

TVS 可采取以下 3 个步骤全面评估 CSD。 第一 步:常规超声全面评估子宫及双侧卵巢,排除其他可 引起相关症状的疾病。 第二步:矢状切面,将 CSD 局部图像放大, 在子宫长轴从瘢痕的一侧到另外一侧 进行扇形扫查,定位憩室最大深度和长度的图像。在 平行于子宫腔/子宫颈管的直线上测量(有时可不在 正中矢状面上)。 憩室的深度,即从缺损底部到憩室 顶端子宫肌层的垂直距离(图 2a,2b)。 测量时应注 意将子宫内膜排除在外。如果憩室内存在分支,分别 测量最大分支和其余分支的深度及相对应的残余肌层厚度(Residual myometrial thickness,RMT)、相邻 肌层厚度(Adjacent myometrial thickness,AMT)(图 2a,2b)。 RMT 测量从憩室顶部到浆膜层的最薄处, 垂直于浆膜层进行测量(图 2a,2b),测量切面应为 最薄处的矢状切面。 第三步:横切面观察憩室,在憩 室最宽径处测量憩室宽度(可能在缺损的底部或中间 部)(图 2c,2d)。

image.png

4.4 其他超声诊断方法

4.4.1 宫腔声学造影评估 欧洲共识建议,患者在 CS 术后出现临床症状且 由于憩室内无液体,TVS 未见憩室时,应使用宫腔内 注入盐水或凝胶造影剂的方法观察是否存在憩室。 研究表明宫腔声学造影(Contrast sonohysterography, SHG)对 CSD 的检出率高于 TVS。 当使用 SHG 进 行评估时,憩室测量的深度更大,RMT更薄。 但 SHG 较TVS 操作复杂,有盆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22]。 另有文献报道,如果瘢痕处合并子宫颈纳氏囊肿时, 与 CSD 不易鉴别,可使用 SHG 帮助鉴别诊断。

4.4.2 三维超声评估 

三维 TVS 可立体呈现憩室的形态并测量其大小。 但三维 TVS 需要更长的检查时间和更昂贵 的三维超声仪,限制了其在 CSD 诊断中的应用。 也 需要更多的研究评估三维 TVS 在 CSD 评估中的附 加价值,是否能改变治疗策略和结果。

5 CSD 的术后超声评估

CSD 的治疗方法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通 常药物治疗效果有限。 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宫腔镜手 术、腹腔镜手术及阴式手术。 目前临床对于 CSD 术 后效果的评价主要参考与 CSD 相关的临床症状消失的情况。 手术方式不同,术后RMT可不变或增 厚,而 CSD 可消失或明显变小。 因此术后超声评估 应参考患者手术方式及相关临床症状。

6 CSD 超声报告建议包含内容

6.1 超声描述 子宫前壁瘢痕处可见无回声区:长约 mm,深约mm,宽约 mm,形状是否规则,与宫腔相通,无回声区内是否可见内膜样回声。 残余肌层厚约mm,相邻 肌层厚约mm。 术后患者根据手术方式需对比术前 CSD 的大小及临床症状是否消失来书写报告。

6.2 超声提示 当 TVS 扫查缺损最大深度大于 2 mm, 且患者 有临床症状时可提示为 CSD;如果缺损最大深度大 于 2 mm, 患者没有临床症状可仅提示憩室样改变; 术后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及是否有临床症状可进行相 应的提示。 7 展望 目前临床对于 CSD 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主要 根据 RMT, 而判断手术与否的 RMT 最佳截断值尚 未统一。 CSD 过度治疗会对患者造成心理、身体、社会或经济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而超声检查作为术前 评估 CSD 的常用方法,更应建立统一、标准的图像 采集、数据测量及报告书写方法,为临床术式的选择 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瘢痕子宫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盘点COC当前已知国内外常见临床应用

子宫内膜搔刮与宫腔灌注G-CSF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行IVF-ET/ICSI后妊娠结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