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共识

卵巢黄体破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黄体是卵巢排卵后形成的正常生理结构。排卵后,卵 泡腔内压力下降,卵泡壁塌陷,颗粒细胞和卵泡内膜细胞 向内侵入,同时在卵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成纤维细胞生 长因子的作用下,基底膜外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 细胞增殖并穿入基底膜内,先后形成血体和黄体,此时卵 巢血管增加,血流速度居全身腺体首位。若卵巢黄体破 裂,则会导致腹腔内出血[1-2]。卵巢黄体破裂出血量多少不 一,若出血较少,破口可自行闭合;若出血多,可导致晕厥, 甚至休克,危及生命。目前对卵巢黄体破裂的诊治,尚缺 乏一致性共识。为此,中华预防医学会生殖健康分会及中 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组织国内妇产科、急诊科、放射科、 超声科、病理科及方法学专家检索文献,结合现有循证医 学证据,集体讨论制定本共识,以期为规范化诊治卵巢黄 体破裂提供临床思路。

本共识推荐级别及其代表意义见表1。

image.png

1 流行病学与病因学

卵巢黄体破裂是女性排卵并发症之一,可发生在育龄 期女性的各个年龄段,但25~35岁的已婚或有性生活的女 性为高发人群,先天性凝血功能异常或口服抗凝血药物的 患者容易出现卵巢黄体破裂,且易复发。卵巢黄体破裂 的诱因包括性交、剧烈运动或创伤。破裂多见于右侧 卵巢,可能与左侧卵巢受乙状结肠保护有关。

2 临床表现

2.1 症状 主要表现为黄体期的急性下腹痛,多为一侧, 患者多能明确疼痛开始的时间,且破裂时疼痛最明显,就诊时可有不同程度缓解。半数以上病例发病前有性生活 史。若腹腔内出血多,可伴头晕、恶心、呕吐、腹痛及下腹 坠胀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休克等症状。

2.2 体征 

2.2.1 一般情况 腹腔内出血较多时,患者可有贫血貌, 甚至出现面色苍白、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 

2.2.2 腹部检查 可有患侧下腹压痛。出血较多时,腹部 叩诊移动性浊音呈阳性。 

2.2.3 妇科检查 子宫颈举痛及摇摆痛阳性,患侧附件区 可触及肿块,边界欠清,触痛明显。未婚女性可行肛门检 查,表现为患侧附件区肿块及压痛。

推荐意见1:卵巢黄体破裂的典型临床表现为黄体期 急性下腹痛,多为单侧,患者常能明确疼痛开始的时间,且 破裂时疼痛最明显,就诊时可有不同程度缓解。腹腔内出 血时可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推荐级别:2A类)。

推荐意见2:先天性凝血功能异常或口服抗凝血药物的 患者容易出现卵巢黄体破裂,且易复发(推荐级别:2A类)。

3 辅助检查 

3.1 血清孕酮(progesterone,P)及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 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测定 血清孕酮测 定是判断黄体期的常用检测方法,P≥16nmol/L提示本周期 有排卵且检查时为黄体期,若 P<16nmol/L 提示本周期无 排卵。血清hCG是鉴别妊娠相关疾病的重要指标。

3.2 血常规、凝血功能测定 卵巢黄体破裂伴腹腔内出 血,可导致血红蛋白下降,定期监测血红蛋白变化是判断 疾病严重程度及进展的重要方法。另外,还应进行凝血功 能监测评估。基线凝血功能评估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凝 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 水平。若大出血可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表现为 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下降、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上升。

3.3 妇科超声 妇科超声在卵巢黄体破裂的诊断中起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超声图像黄体通常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肿物,囊壁厚,且囊壁有丰富的血流信号,类似于异位 妊娠的“火环征”外观,临床上要与之鉴别。若黄体破裂,患侧卵巢和子宫周围可见游离的液性暗区。分泌期子宫内膜 呈均匀的中、高回声,厚度存在个体差异,平均约12mm,偶尔可达15mm。

3.4 盆腔CT 卵巢黄体破裂引起的急性腹腔内出血CT表 现为腹腔内高衰减的游离液体,“前哨凝血块征”为附件区的 急性血凝块,是确定腹腔内出血部位的常用标志。黄体局灶 不连续是破裂的直接征象。增强CT检查时,造影剂外渗是 黄体破裂的标志,也是需要手术干预的重要预测因素。

3.5 盆腔磁共振成像(MRI) 与CT相比,MRI有更高的对 比度和分辨率,但是因检查需要的时间较长,MRI只适用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增强MRI可见黄体结构清晰、 壁厚、不规则,囊内有T1等信号及高信号内容物。各种影 像学检查特点见表2。

image.png

4 诊断与鉴别诊断

4.1 诊断 依据患者既往接受抗凝治疗或出血性疾病的病 史、黄体期典型的临床表现、体征及影像学检查可进行诊断。

4.2 鉴别诊断 多种引起女性盆腔疼痛的疾病均应与卵 巢黄体破裂相鉴别,见表3。常见的有异位妊娠、卵巢肿物 蒂扭转、盆腔炎性疾病、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另 外,也要与一些非妇科疾病相鉴别,如阑尾炎、膀胱炎及腹 部器官创伤等。

4.2.1 异位妊娠 血或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阳性 有助于异位妊娠的诊断,其他非特异性的体征如下腹痛、 子宫颈举痛及附件区包块均有助于异位妊娠诊断。如果 患者有明显的停经史、血或尿hCG 阳性、经阴道超声提示 附件区含有卵黄囊和(或)胚芽的宫外孕囊,可明确诊断异 位妊娠。“输卵管环征”是异位妊娠的典型超声征象,表 现为高回声环内的无回声。另外一个典型的超声征象是 “火环征”,表现为病灶周围环绕的丰富的血流信号,这是 由异位妊娠胎盘血流的血管化引起。卵巢黄体中卵泡膜 细胞血管化也可出现“火环征”,要注意鉴别。

4.2.2 卵巢肿物蒂扭转 卵巢肿物蒂扭转通常表现为体 位改变后的急性腹痛。肿物蒂扭转导致静脉内血液淤积、 血管破裂,可致卵巢肿物体积增长较快。此时若肿物破裂 导致腹腔内出血,与卵巢黄体破裂难以鉴别。

4.2.3 盆腔炎性疾病 是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引起的一组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及盆 腔腹膜炎。下腹痛是最常见的症状,腹痛为持续性,活动 或性交后加重。其他症状有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若病 情严重,可出现寒战、高热、头痛、食欲不振等。若有腹膜 炎,则可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白细 胞计数、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 率、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等炎性标志物水平升高。 超声检查通常可见复杂的附件结构,若为输卵管积脓表现 为输卵管壁厚,呈肠型、腊肠样的囊性肿块;若为输卵管卵 巢脓肿,表现为输卵管和卵巢形成混合性包块,但结构模 糊。临床可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予以鉴别。 

4.2.4 急性阑尾炎 表现为发热、转移性右下腹痛,腹痛 发作开始于上腹部,然后逐渐转移向脐部,6~8h后转移并 且局限于右下腹,可伴有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麦氏点 压痛体征及白细胞等炎性标志物升高均有助于急性阑尾 炎的诊断,超声检查可见壁厚及水肿的阑尾。

4.2.5 腹腔器官创伤 腹腔器官创伤,多见于脾破裂,脾 破裂多由外界暴力创伤引起。临床表现以腹腔内出血和 腹膜刺激症状为主,病情与出血量和出血速度密切相关, 临床上多伴有休克症状,要注意鉴别。

推荐意见3:卵巢黄体破裂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临床 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如黄体期,剧烈活动或性生活后,突发 的局限于一侧的急性下腹痛,超声表现为患侧附件区壁厚 的无回声,有典型的“火环征”表现。卵巢黄体破裂伴有腹 腔内出血时,子宫周围可见液性暗区(推荐级别:2A类)。 

推荐意见4:影像学检查首选妇科超声检查,必要时可 行盆腔CT检查。盆腔MRI只适用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 者,不作为常规推荐检查。对于不能明确诊断者,行腹腔 镜探查是诊断卵巢黄体破裂的金标准(推荐级别:2A类)。

5 治疗 卵巢黄体破裂出血多数可自止,若腹腔内出血增多, 病情变化迅速,失血性休克风险明显增加。临床上需先识 别是否存在失血性休克,根据患者的病史、生命体征、临床 状态等进行个体化治疗。 5.1 保守治疗 卵巢黄体破裂若腹腔内出血较少,可采取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期间需严密观察患者症状、生命体征 和血红蛋白变化。保守治疗的适应证包括:(1)血流动力 学稳定及临床状态良好。(2)腹痛症状缓解:急性腹痛症状 通常在破裂24h后缓解,腹痛症状无明显缓解是病情恶化 的标志。(3)血红蛋白浓度稳定。(4)超声或盆腔CT提示无 明显的腹腔内出血或出血无明显增加。(5)有随诊条件。

image.png

5.1.1 抗纤溶治疗 排除先天性或获得性出血性疾病后, 可应用氨甲环酸止血治疗。

5.1.2 抗生素治疗 对于盆腔积血吸收缓慢,病程时间较 长的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以防止盆腔积血引起的细 菌性腹膜炎。尚缺乏在无明显感染的情况下应用抗生素的 相关文献研究及证据,故抗生素的使用建议个体化分析。 抗生素的使用,建议根据药敏检查结果给药。药敏检 查结果回报前,可根据经验用药,以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为主的广谱抗生素,如二代或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静脉 滴注。或者喹诺酮类抗生素与甲硝唑联合的给药方案。

5.2 手术治疗 手术原则是完整切除出血的卵巢黄体,同 时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的卵巢组织。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包括:(1)生命体征不稳定,出现休克症状。(2)血红蛋白 浓度进行性下降。(3)保守治疗失败,如保守过程中出现腹 痛加重、腹腔内出血增多或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4)临床病情稳定,但合并其他有指征的手术(如输卵管积水,输 卵管绝育等),可同时进行。

5.2.1 术前准备 持续生命体征监测,开放2条以上静脉 通路,备血,输血,留置导尿管并记出入量,纠正休克,积极 组织多学科抢救,有条件的医院可术中进行腹腔内回收式 自体输血(salvaged-blood antologous transfusion,SAT)。 

5.2.2 抗休克处理 (1)监测生命体征,做好抢救记录。 (2)及时补充血容量,尽早建立中心静脉通路,监测中心静 脉压,指导输血输液。(3)血压低时应用升压药物及正性肌力药物,改善重要器官功能。(4)血气分析,及时纠正酸中毒。(5)防治肾衰,少尿时应快速补液,监测尿量。(6)保 护心脏,出现心衰时应用强心药物,及时改善心功能。

5.2.3 手术术式 有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2种途径,需 要根据患者确诊时的一般情况、术者经验、医院条件等决 定手术方式。术中探查整个盆腹腔,明确出血部位。及时 行卵巢黄体剥除,剥除的黄体送冰冻病理检查,手术过程 中,应使用非创伤性抓钳钳夹卵巢组织,避免剥离过深,剥 离至卵巢门时要谨慎操作,避免损伤卵巢血供,影响卵巢功能。能量器械会不同程度地损伤卵巢功能,不 推荐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使用。推荐使用可吸收线缝合 创面。出血停止后再进一步清理腹腔内积血,有条件的医 院且患者无禁忌证,可行SAT。

推荐意见5:卵巢黄体破裂的治疗方式应注重个体化, 多数患者可选择保守治疗的方式。对于腹腔内出血增加、 生命体征不稳定、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或保守治疗失败的患者,应在抗休克的同时积极手术治疗(推荐级别:2A类)。

推荐意见6:保守治疗过程中监测指标:(1)生命体征 变化。(2)腹痛变化:患者急性腹痛症状通常在囊肿破裂 24h后缓解,腹痛症状无明显缓解是病情恶化的标志。(3) 血常规:若血红蛋白浓度进行性下降提示腹腔出血较多, 需及时手术止血;若白细胞升高,可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4)超声和CT:腹腔内积血无明显变化或减少,可以继续观 察,否则需手术治疗(推荐级别:2A类)。

推荐意见7:手术可选择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手术过程 中要尽力保护卵巢功能,推荐使用可吸收线缝合卵巢创 面,尽量避免使用能量器械(推荐级别:2A类)。

6 卵巢黄体破裂的急诊管理流程卵巢黄体破裂的患者大多表现为急腹症,其鉴别诊断和临床决策显得尤为重要。图1为妇科急腹症就诊管理 流程。

image.png

推荐意见 8:卵巢黄体破裂是妇科常见急腹症之一。 急诊患者生命体征是最重要的检查,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于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尽早展开抢救,是保证抗休克 治疗成功的先决条件。另外,多学科协作是不可缺少的诊 疗步骤(推荐级别:2A类)。

7 特殊人群卵巢黄体破裂的治疗

7.1 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此类患者卵巢黄体破裂的风险高,后果较严重。临床上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为3.0~4.4时,出血风险显著增加,保守治疗成功报 道少见,手术指征可以适当放宽。另外,此类患者有复发性卵巢黄体破裂的特点,文献报道其复发率为25%~31%, 复发后手术切除附件的概率较大,故此时采用药物抑制排 卵、减少复发显得尤其重要。 7.2 早期妊娠合并卵巢黄体破裂 此类患者临床上较少 见,文献中多为个案报道。早期妊娠合并卵巢黄体破 裂,诊断时极易与异位妊娠相混淆。治疗上多采用保守的方式。若发生腹腔内出血增加或生命体征不稳定时,应采 用手术治疗。

8 预防复发及生育力保护 既往多次卵巢黄体破裂病史或凝血功能障碍、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卵巢黄体破裂复发风险高,保守治疗成功 率低。复发后多次手术增加了卵巢功能减退、盆腔粘连的 风险 ,可导致医源性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及生育力下降。此类患者尽量避 免黄体期性交或剧烈运动。若临床无禁忌,亦可以口服短 效避孕药抑制排卵,减少黄体破裂复发的风险;对于有 生育要求的患者,建议进行生育力保存,当前女性生育力 保存的主要技术包括胚胎冷冻、卵子冷冻及卵巢组织冷冻。

推荐意见9:黄体破裂为卵巢排卵并发症,对于凝血功能障碍或接受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复发风险较高,此类 患者应采用积极的预防复发措施及生育力保护(推荐级 别:2A类)。

推荐意见10:可口服短效避孕药抑制排卵,减少卵巢黄体破裂的复发。女性生育力保存的主要技术包括胚胎 冷冻、卵子冷冻及卵巢组织冷冻(推荐级别:2B类)。

9 结语 卵巢黄体破裂是常见的妇科急腹症,通常发病急骤, 病情变化快,临床给予正确的诊断和及时的处理尤为重 要。先天性凝血功能异常或口服抗凝血药物的患者,有卵巢黄体破裂易复发的特点,应给予抑制排卵的药物减少复发。

梗阻性女性生殖道畸形的诊断及处理

以ART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黄体支持的必要性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和预防专家共识(202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