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历摘要
患者女,26岁,孕0产0,末次月经2020年12月29日,因“左下腹痛3天,加重6小时”于2021年1月11日入院。1月8日患者无诱因出现下腹隐痛,不剧烈,可忍受,无恶心、呕吐,无肛门坠胀感、阴道出血、畏寒发热、尿频尿急等不适,休息时疼痛缓解,未予重视未就诊。入院前6小时患者出现下腹痛加剧,呈持续性,呕吐数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休息后未缓解。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已婚未产式;阴道通畅,内见少许白色分泌物;宫颈光滑,举痛,无摇摆痛;子宫前位,压痛明显;附件子宫后方可触及大小约9cm×7cm×6cm囊性块,左附件区压痛明显,右附件区未触及明显包块和压痛。1月11日妇产科B超检查:子宫正常大小,位置前倾,双层内膜厚约8.3mm,宫区回声均匀,宫腔线不清,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左附件区见一约7.1cm×4.3cm×6.9cm的混合性回声,内部似卵巢样回声,CDFI血流不明显,右卵巢(-)。超声诊断:子宫正常大小;左附件区混合性回声(卵巢水肿?见图1)。既往史:2020年6月14日患者在外院行促排卵后出现卵巢过度刺激,治疗后B超随访6个月,左侧卵巢未恢复正常大小。2021年1月11日行急诊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前位,正常大小,左侧卵巢增大至约8cm×8cm×7cm,呈多囊样改变,与骨盆漏斗韧带及输卵管顺时针扭转1440°,卵巢、输卵管呈紫蓝色改变,右侧卵巢大小约4cm×3cm×2cm,右侧输卵管走行正常,盆腔未见明显积血。
2、讨论
2.1 病因 卵巢扭转最常见的病因是附件区肿块,约占51%[1]。近年来,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快速发展,生殖相关卵巢扭转报道逐渐增多,属于医源性疾病。辅助生殖相关卵巢扭转独立高危因素为促排卵后诱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卵巢体积增大,重量失衡,多发生促排卵后3个月内[2]。本例患者发生卵巢扭转在促排卵后6个月,较为罕见。
2.2 诊断 卵巢扭转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易与炎症、肿瘤破裂等疾病混淆[1]。对于促排卵后短期内出现突发一侧下腹痛者,应先考虑卵巢扭转的可能[2]。本例患者促排卵后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卵巢增大,保守治疗后逐渐好转,但卵巢大小始终维持在5cm,未恢复正常。因此,对于促排卵后卵巢持续未降至正常者,若突发一侧下腹痛,也应先考虑卵巢扭转可能[3]。卵巢扭转患者除腹痛症状,还可伴有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持续时间较长者,还可出现炎症体征,妇科检查多表现为附件区压痛,部分可触及包块。卵巢扭转患者实验室检查多无特征性改变,主要依赖于超声诊断:表现为患侧卵巢血流消失,卵巢不均质增多,双侧卵巢大小不对称,呈漩涡征、滤泡环征[1]。本例患者症状、体征及超声结果均较为典型,诊断明确。
2.3 治疗 卵巢扭转治疗以手术为主,主要为手术复位与附件切除。卵巢扭转最佳治疗时机为扭转后72小时内,卵巢去留主要依据术中卵巢外观,若变黑则卵巢已坏死,复位会增加血栓风险,故建议患者切除附件[1]。然而,一些新证据表明:无论术中卵巢外观如何,卵巢复位后功能均有恢复可能,并未提示血栓风险增加[4]。因此,2020年最新的专家共识建议,育龄期女性应常规行卵巢复位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