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婴儿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受精率和IVF周期结局的预后:一项基于人群的对照队列研究

1.jpg


背景:低生育率发生在30-4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关于体外受精(IVF)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受精率,发表了相互矛盾的数据。本研究旨在比较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与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体外受精率。

方法:在莱顿大学医学中心进行了一项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对照组(不明原因不孕和输卵管病变)的IVF周期进行分析。测量的主要结果是受精率。

结果:共503个体外受精周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组191个周期,对照组312个周期。两组IVF后的平均受精率没有差异,分别为64.1%±25.5和63.9%±24.8(p=0.95),与年龄和r-ASRM分类无关。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回收卵母细胞的中位数较低(分别为7.0和8.0,p=0.19),并且在校正年龄后显示出显著差异(p=0.02)。当分为年龄组时,统计效应仅见于年龄组≤ 35年(p=0.04)。在年龄组中≤与对照组相比,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的内部生殖器官手术次数明显增多(p<0.001)。所有其他结果均未显示显著差异。

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子宫内膜异位症IVF周期的受精率相似。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的卵母细胞回收率较低,但这种影响仅在年龄组显著≤ 35年。所有其他次要结果均未显示显著差异。一般来说,有体外受精指征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以积极咨询怀孕的机会,不需要不同的体外受精方法。


未完待续……

二维码.jpeg

完整文献,请识别添加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