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复发性植入失败(RIF)的定义在临床上有所不同,最具争议的诊断标准之一是治疗失败的周期数。我们试图研究这两种植入失败是否可以纳入RIF的诊断标准。
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招募的40岁以下两次或两次以上植入失败患者(N=1518)的临床资料。
结果:采用二元逻辑回归对混杂因素进行校正后,结果显示部分一般信息和相关因素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如母亲年龄(aOR=1.054,P=0.001)、周期类型(aOR=2.040,P<0.001)、胚胎发育阶段(aOR=0.287,P<0.001)、数量在两组和三组或以上原因不明的植入失败组之间移植的胚胎(aOR=0.184,P<0.001)、女性因素(输卵管病理)(aOR=0.432,P=0.031)和男性因素(aOR=1.734,P=0.002)。并进一步探讨这些差异因素是否对妊娠结局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结果显示:对于有三个原因不明的植入失败的患者,在ET的第四个周期,活产率随年龄显著降低(aOR=0.921,P<0.001),囊胚移植的活产率显著高于卵裂胚胎移植(aOR=1.826,P=0.007)。根据这两种不同的定义,在诊断为RIF后进行首次辅助妊娠治疗时,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和流产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活产率(35.64%对42.95%,P=0.004)有显著差异。根据“两个或更多失败治疗周期”的定义,RIF诊断后第一次ET治疗的活产率明显低于“三个或更多失败治疗周期”定义的患者活产率。
未完待续……
完整文献,请识别添加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