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蜕膜化相关的子宫内膜因素。
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比较经历生殖失败(包括反复妊娠丢失或原因不明的不孕)的妇女与可生育对照组的子宫内膜基因表达模式。
单位:大学生殖医学中心。
患者:反复发生生殖功能衰竭的妇女,包括反复妊娠丢失或原因不明的不孕症(n¼42)和可生育对照组(n¼18)。
干预:通过下一代测序对子宫内膜活检样本进行靶向核糖核酸测序分析。
主要结果测量:主要终点测量是蜕膜化过程中对子宫内膜转移重要的基因表达,单独测量和综合/累积评分法测量。次要终点测量是受试者操作曲线分析和特定生物标志物之间的比较。
结果:比较显示蜕膜化、组织内稳态和免疫相关因子的差异表达
调控:FOXO1、GZMB、IL15、SCNN1A、SGK1、SLC2A1。这6个特征因子的综合评价被指定为蜕膜化评分,其中最高分为“6”,最低分为“0”。在对照组中,89%的样本得分为R5,11%的样本得分为“4”。患者组共有76%的样本得分为%4,19%的样本最低得分为“0”。蜕膜化评分<4表明蜕膜化过程异常,敏感性为76%(95%ci61%-88%),特异性为89%(95%ci65%-99%)。
结论:蜕膜化评分可以判断子宫内膜分子结构是否有利于植入。这种检测方法的进一步验证对于确定一个特定的患者群体是必要的,在这个人群中,它可以用来选择需要治疗措施来改善体外受精术前子宫内膜状况的患者。
欲知详情,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