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导致的传染性疾病, 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范围较广,是公共卫生中 的严重挑战之一。目前,部分梅毒患者经系统性 治疗后其症状可得到明显的改善,但是在血清学检 验中其相关指标依然呈现阳性,存在可传播性,为血清固定。部分梅毒感染患者可能因梅毒侵犯神经系统,包括脑实质、脑膜以及脊髓等部分,而成 为神经梅毒,治疗难度明显增加。血清固定以及 神经梅毒能够在梅毒的不同阶段发生,并且目前对 其致病机制尚未阐明,在临床上治疗手段以及治疗 效果均有限。因此,对梅毒感染的预防就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梅毒预防工作的顺利开展,了解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现对我中心覆盖范围内 2020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婚检和孕前检查人群中的梅毒患 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本研究分析中共 52 例梅毒患者,均 为我中心覆盖区域内 2020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 期间婚孕检人群中查出。所有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防疫司编制的《性病防治手册》进行。由专职医师对患者的基本信息经本人同意后进行登记、随访。
1.2 方法 由专职医师对患者的基本信息经本人同意进行登记,随访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 婚姻状况、治疗转阴率等。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 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 t 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婚孕检人群中梅毒发病情况分析于我中心接受婚检和孕前检查共12205 例,梅毒患者共 52 例, 患病率为 0.43%。如表 1 所示。
2.2 52 例婚孕检梅毒患者中性别与年龄分布情 况 52 例婚孕检梅毒患者中以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女性 29 例,占 55.77%,男性 23 例,占 44.23%。 在 年 龄 方 面,20 ~ 29 岁 梅 毒 患 者 23 例, 占 44.23%,占比最高;30 ~ 39 岁梅毒患者 18 例, 占 34.62%;40 岁及以上梅毒患者最少,11 例,占 21.15%,如表 2 所示。
2.3 52 例 梅 毒 患 者 中 婚 姻 状 况 与 文 化 程 度 分布情况 52 例梅毒患者婚姻状况中,以未婚居多,共 37 例,占 71.15%;离异或丧偶15例,占 28.85%。文化程度方面,以初中及以下居多,29 例, 占55.77%;大专及以上最少,8 例,占 15.38%。 如表 3 所示。
2.4 52 例梅毒患者治疗后转阴率分析 52 例梅 毒患者均根据性病治疗推荐方案进行治疗,使用普 鲁卡因青霉素(普青)80 万 U,肌注,或头孢三 嗪 0.25g 肌注,每日 1 次。经治疗后 26 例梅毒患 者血清 RPR 滴度能够下降 4 倍,占 50.00%;其中 15 例患者经治疗后转阴,占 28.85%,如表 4 所示。
3 讨论
一般情况下,在婚检和孕前检查人群中梅毒 患者的发病率更高于一般人群。目前,在结婚登记 中,自愿婚检人数明显增多,并且国家有免费的孕 前检查,因此,婚孕检人群的基数更多,也就导致 婚孕检人群中梅毒患病率较高。与此同时,婚前 检查和孕前检查也成为梅毒筛查的有效途径,能够为梅毒预防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本研究从婚孕检人群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 文化程度、治疗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性 别方面,以女性居多,占55.77%。女性的生理结构上导致更容易发生致病菌感染,并且女性自身的 免疫能力更低于男性 。在年龄方面,以20 ~ 29 岁居多,占44.23%。经临床发现,梅毒的高发年 龄为20~39岁的性活跃人群。在结婚登记人群和孕前检查中目前大部分为 20 ~ 29岁,因此,该年龄阶段的梅毒患病率也较高。在婚姻状况方面,以未婚居多,占 71.15%。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放,性观念也更为开放,未婚中梅毒患者更多 与未婚同居以及未婚先孕等因素有关。在文化程度方面,以初中及以下人群更多,占55.77%。文化 程度低更容易受到腐化观念的影响,并且对性知识的认知程度不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从而导致性行为更为放纵。在梅毒的治疗方面,普鲁卡因青霉 素以及头孢三嗪均是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但是从梅毒的临床治疗效果来看,由于存在血清固定以及神经梅毒,而导致治疗的效果有限,因此对梅毒的预防才具有重要意义。从梅毒的分布情况调查的 整体结果上来看,为提高梅毒的预防效果,还需要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认知水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对性行为以及观念进行有效自控。
综上所述,应加强对梅毒流行病的控制,对婚孕检人群进行性病相关健康教育,提高重视程度。
【关键词】婚孕检人群;梅毒;临床流行病学
备孕保健专家共识(2023)(内含孕前风险评估流程及基本原则 及 常见妇科疾病与备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