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子宫内膜炎(CE)患者阴道和子宫内膜微生物组的特征(⬅点击左侧文字观看视频)
研究问题:在诊断慢性子宫内膜炎时,16S rRNA测序的阴道和子宫内膜微生物组能否与经典诊断方法或免疫组织化学CD138相媲美?
摘要回答: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存在特征性的子宫内膜和阴道微生物群。阴道微生物组异常与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存在相关。
众所周知:慢性子宫内膜炎是一种以子宫内膜衬里持续炎症为特征的疾病。目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CD138标记物进行组织病理学评估是CE最常见的诊断方法。基于亚单位16S rRNA测序的微生物组分析是一种快速工具,可用于鉴定与CE相关的致病微生物。阴道和子宫内膜水平的主要细菌属于乳酸杆菌属,它是乳酸的产生菌,可以维持阴道的酸性pH值,并作为抵抗病原体的屏障。研究异常子宫内膜和阴道微生物组的影响可以改善辅助生殖技术。
研究设计、规模、持续时间:这是一项观察性试点研究(60名患者和120份样本)。研究人群包括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我们的生育诊所接受冷冻整倍体胚胎移植(FET)的患者。在胚泡期使用Veriseq(Illumina)进行植入前非整倍体(PGT-A)基因检测。患者需要满足的纳入标准是:年龄在18至50岁之间,拥有或捐献卵母细胞,以及使用ICSI。
参与者/材料、设置、方法:队列研究:在胚胎移植前的周期内,采用自身或捐赠的配子和PGT-A阴道和子宫内膜样本,对60名接受辅助生殖治疗(TRA)的患者进行研究。阴道和子宫内膜微生物组通过16S rRNA V3V4区域的大规模测序进行分析。使用QIIME2和微生物分析软件包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慢性子宫内膜炎(CE)的α、β多样性和分类特征与CD138阳性组和阴性组进行比较。
主要结果和偶然性的作用:当对CD138免疫组化诊断为子宫内膜炎患者和非子宫内膜炎患者的阴道和子宫内膜样本进行分析时,检测到不同的细菌群落。在子宫内膜炎患者中,阴道样本的α多样性指数趋势较高(香农指数p=0.15),子宫内膜样本的α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香农指数p=0.01)。在β多样性分析中,根据子宫内膜炎诊断确定的各组之间未观察到显著差异。来自患有子宫内膜炎的妇女的阴道和子宫内膜样本显示出一种不以乳酸杆菌属为主的微生物组模式。相对丰度分析确定了子宫内膜样本中的雷氏菌属和加德纳菌属,以及诊断为子宫内膜炎的CD138患者的阴道样本中的链球菌属和脲原体属。比较诊断为子宫内膜炎的子宫内膜和阴道CD138阳性样本,α多样性(香农指数p=0.06,辛普森指数p=0.08)和β多样性(p<0.001)显示出显著差异。相对丰度确定了这些样本组中的乳酸杆菌属(p=3.76E-4)、雷氏菌属(p=8.19E-4)、德尔夫提亚菌属(p=0.004)和厌氧杆菌属(p=0.004)。
局限性,谨慎理由:本研究的主要局限性在于样本量小。需要更大规模的研究,包括更多的样本,以确认阴道和子宫内膜水平观察到的与慢性子宫内膜炎相关的不同微生物组模式。CE治疗后未分析微生物组模式。
研究结果的更广泛含义: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存在一种典型的阴道和子宫内膜微生物群。根据样本是子宫内膜还是阴道,在患有和不患有子宫内膜炎的患者中鉴定出不同的属和种。阴道微生物组异常似乎与慢性子宫内膜炎密切相关。
试用注册号: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