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首次失败的IVF/ICSI周期后12个月内有或没有实现活产的妇女的子宫内膜组织微生物群(⬅点击左侧文字观看视频)
研究问题:在一个失败的IVF/ICSI周期后,12个月内活产或不活产的妇女的子宫内膜微生物群组成是否不同?
总结回答:在一次IVF/ICSI周期失败且有或无活产的妇女中,子宫内膜微生物群组成没有显著差异,但统计效力较低。
我们已经知道: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存在固有的子宫内膜微生物组,其组成可能与植入成功有关。然而,“核心”子宫内膜微生物组尚未确定,其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仍知之甚少。对这一主题的进一步研究可能有助于改善不孕夫妇的临床护理并使其个性化。不孕症妇女的子宫内膜微生物组分析尚未使用经宫颈获得的子宫内膜组织进行。使用子宫内膜组织代替拭子或液体可能会增加细菌DNA产量,从而提高微生物组分析的精度。
研究设计、大小、持续时间:在随机对照试验(RCT)(划痕试验,NL5193/NTR5342)中,从141名接受子宫内膜划痕治疗的不孕妇女队列中获得子宫内膜组织。简言之,18-44岁的女性在一个完整的IVF/ICSI周期后植入失败,并计划随后的IVF/ICSI周期,符合条件。参与者在随机分组后随访至12个月,主要结局为活产,定义为妊娠24周后至少分娩一个活胎。
参与者/材料、设置、方法:在随后的IVF/ICSI之前的自然周期的黄体中期,使用子宫内膜活检导管获取子宫内膜组织,快速冷冻并在-80°C下储存,直至使用。从这些活检中分离总DNA,然后进行16S rRNA测序(V3-V4区域)以确定子宫内膜微生物群组成。包括阳性对照组(模拟社区)和阴性对照组(DNA提取和PCR)。使用QIIME2和DADA2进行数据分析,然后在R studio中进行统计分析。
主要结果和机会的作用:在12个月的随访期间,61/141名妇女(43.3%)实现了活产。虽然对所有141名妇女的子宫内膜微生物群进行了分析,但只有具有≥分析中包括了100次读取,共有46个样本(32.6%)被纳入分析,其中包括25名没有出生的女性和21名12个月内有活产的女性的样本。两组(分别为2317(IQR 651-19031)和1335(IQR 296-3180),经Mann-Whitney检验,p=0.29),每个样本的平均读取次数没有显著差异。检测到的子宫内膜微生物群是阴道微生物群中经常报告的细菌属(例如乳酸杆菌、阿托波菌和加德纳菌)。在大多数样本中观察到明显的乳酸杆菌优势(相对丰度55-100%,n=22)或未分类的细菌属(相对丰度52-76%,n=18);然而,这种优势与活产的结局无关。此外,以乳酸杆菌属为主的样品主要由一种乳酸杆菌。
局限性和谨慎理由:子宫内膜组织中的低生物量和细菌与人类DNA的低比率是子宫内膜微生物群分析的限制因素。此外,经宫颈获得组织,因此可能发生阴道/宫颈微生物群污染。在划痕试验中,没有使用阴道拭子作为内部对照。
更广泛的影响的结果:未来子宫内膜微生物的研究应该考虑使用具有较低比例的人类DNA的样本,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细菌DNA产量。此外,对于子宫内膜微生物群的研究,避免宫颈阴道污染的取样装置是可取的,并可能在未来开发。
试验注册号:SCRaTCH试验,NL5193/NTR5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