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讲堂

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微生物群组成与生殖结局相关

1.png


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微生物群组成与生殖结局相关(⬅点击左侧文字观看视频)


研究问题:在接受体外受精(IVF)的不孕症患者中,子宫内膜微生物群的组成与生殖结局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简要回答:胚胎移植前子宫内膜微生物群(EM)的组成与不同的生殖结果相关:活产、无妊娠或临床流产。

已经知道的是:利用分子方法对女性生殖道中的细菌群落进行的调查显示,存在一个从阴道延伸到上生殖道的连续微生物群。先前的证据表明,阴道和子宫内膜微生物组组成与生殖和产科结局之间存在关联。具体而言,特定病原体的存在以及乳酸杆菌的低丰度与IVF结局不佳相关。

研究设计、规模、持续时间:多中心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分析接受IVF的不孕症患者(具有母亲年龄)的EM≤40)或卵子捐赠(≤50年)。在欧洲、美洲和亚洲的13个生殖诊所,共有452名接受IVF/卵子捐献的不孕症患者接受了资格评估。研究持续时间为30个月,招募期从2017年8月延长至2019年2月(ct.gov.03330444)。

参与者/材料、设置、方法:在冷冻胚胎移植周期前给予孕酮(P)5天后,在激素替代治疗周期中收集子宫内膜液和子宫内膜活检。使用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子宫内膜微生物群(EM)组成,使用组成数据转换两种样本类型中的比例不变值。液体和活检中的EM与活产、生化妊娠、临床流产或无妊娠相关。

主要结果和机会的作用:在452名接受评估的患者中,44名不符合选择标准,被排除在研究之外,66名患者失去了随访。在剩余的342名患者中,198名(57.9%)怀孕[141名(41.2%)为活产,27名(7.9%)为生化妊娠,2名(0.6%)为异位妊娠,28名(8.2%)为临床流产],144名(42.1%)未怀孕。基线特征、临床和胚胎学变量均相同,未观察到对临床结果类别的偏见。

我们的关联研究表明,EM的成分与子宫内膜液和活检的生殖结局相关。由Atopobium、双歧杆菌、Chryseobacterium、加德纳菌、嗜血杆菌、克雷伯菌、奈瑟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组成的益生元子宫内膜微生物群与不成功结局显著相关,尤其是无妊娠和临床流产。相比之下,在有活产结局的患者中,乳酸杆菌持续富集。子宫内膜液中的EM不能完全反映子宫内膜活检中的EM,尽管其与临床结果的相关性是一致的。

局限性,谨慎理由:主要局限性是分析的少量生化妊娠和临床流产。在经宫颈采集子宫内膜样本的过程中,尽管不能完全丢弃宫颈污染,但应谨慎避免宫颈污染。

研究结果的更广泛含义:我们的数据表明EM失调与ART的不良临床结果相关。因此,胚胎移植前的EM组分可以作为一个有用的生物标志物来考虑为进一步改善诊断和治疗策略提供机会。

试验注册号:Clinical trials.gov 03330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