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讲堂

DuoStim策略缩短预后不良患者获得整倍体胚胎的时间:一项非劣效性随机对照试验

2.png


DuoStim策略缩短预后不良患者获得整倍体胚胎的时间:一项非劣效性随机对照试验(⬅点击左侧文字观看视频)


研究问题:对预后不良的患者进行两个常规周期与同一周期的双重刺激(DuoStim)获得整倍体胚胎的时间有差异吗?

总结答案:DuoStim显示了相似的卵巢反应和体外受精(IVF)实验室结果,同时缩短了预后不良患者获得整倍体胚胎的时间。

已经知道的是:在同一个月经周期内,有腔卵泡的周期性发育有几波已经被证实。同样,黄体期卵巢刺激(OS)获得的卵母细胞与卵泡期OS获得的卵母细胞具有相似的能力。通常情况下,一些患者需要序贯手术,以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并增加他们的机会达到胚胎移植。因此,DuoStim策略可能是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以减少怀孕的时间。然而,缺乏验证这一策略的前瞻性数据和随机试验。

研究设计,规模,持续时间:我们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我们机构于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MCM1][JAGV2]进行的随机对照试验。共有80名38岁以上接受PGT-A治疗的预后不良患者被纳入两组:39名患者在连续周期中接受两次OS治疗(对照组),而41名妇女在同一月经周期中接受两次OS治疗(DuoStim)。

参与者/材料,地点,方法:预后不良被定义为次优反应。主要结果是获得整倍体胚胎所需的时间。其次是刺激持续时间、促性腺激素剂量、卵母细胞成熟率、受精率和囊胚形成率。变量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差。根据情况,采用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值<0.05时差异显著。

主要结果和机会的作用: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相似。对照组和DuoStim组的平均刺激天数(21.3±1.6 vs.23±1.4,p=0.105)和所需促性腺激素量(4005±450 vs.4245±430,p=0.43)、MII卵母细胞数(8.7±1.8 vs.6.8±1.7,p=0.159)、囊胚率(51.4%vs.34.8%)均无差异,整倍体胚数(0.8±0.4对0.6±0.4,p=0.45)。然而,到达真倍体囊胚的平均天数有显著差异,DuoStim组(44.1±2 vs.23.3±2.8,p<0.001)。比较DuoStim组的卵泡期和黄体期,发现的唯一差异与平均刺激天数有关(10.3±0.8 vs.12.7±0.9,p<0.001)。我们还观察到在DuoStim周期的黄体期,受精率(38.1%比61.8%,p=0.02)和囊胚率(23%比53%,p=0.03)有升高的趋势。

局限性,谨慎的理由:主要局限性与有限的样本量有关,因为它限制了我们的功率分析(70%)。另一方面,这是第一个随机前瞻性试点试验之一,比较了在不同月经周期连续进行两次卵巢刺激与DuoStim策略的效率。

研究结果的广泛意义:这项研究清楚地表明,DuoStim方案在卵巢反应和实验室结果方面并不劣于常规刺激。此外,DuoStim缩短了预后不良患者获得整倍体胚胎的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试验注册号:NCT0329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