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女性面临的生育问题分析及思考


高龄生育二胎会面临哪些风险 快来了解下

实际分娩年龄≥35 岁的孕产妇称为高龄孕产妇 (advanced maternal age,AMA)。随着国家促进生育的相关政策逐步落地实施,高龄孕妇正逐渐增多。2019 年,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专门针对“高龄孕产妇”这一群体制定了《高龄女性妊娠前、妊娠期及分娩期管理专家共识》,规范高龄孕产妇的孕期管理,促进改善高龄孕产妇的母儿预后。本文主要对高龄孕产妇的生育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并阐述其面临的生育医学问题、 伦理问题和社会问题。

1 高龄女性生育现状及原因

1.1 高龄孕产妇现状

2021 年 5 月 11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示,2020 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为 1200 万人,较 2019 年减少了 265(18%)万人。2016 年出生人口数量 因开放二胎政策创下一个小高峰后,目前已经连续下降 四年。而出生率下降与“生育进度效应”有着密切的关 系,即育龄妇女的生育年龄发生推延。数据显示 2000 年 94.1%的生育由 20~34 岁育龄妇女完成,35 岁以上年龄组 生育比例仅为 3.1%;而到 2015 年,20~34 岁生育所占比 例为 82.8%,35 岁以上年龄组生育比例提升到12.8%。 而“十三五”时期,20~34 岁生育旺盛期妇女年均减少 340 万,2021 年相比 2020 年减少了 473万。这表明高龄 妊娠、高龄生育现象越来越突出。

1.2 高龄孕产妇增多的原因 

首先,高龄孕产妇增多与社会因素相关,女性教育 层次逐渐提高,参与工作的年龄推迟,加之追求自我价值 的满足,妊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女性的学习和工作,甚至 错过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机,这迫使她们推迟生育年龄,优先完成自己的职业规划,甚至有些女性选择了“冻卵”“代孕”“借精”等我国法律不允许的方式来完成生育。 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生育成 本。尤其房价的高涨让处于 20~24 岁刚步入职场年轻人 难以拥有自己的住房,结果导致结婚年龄的推迟,也就是从以往的“成家立业”变成了“立业成家”。此外高学历育龄夫妇对子代培养的期望较高,其育儿成本也势必随之提高,如婴儿用品的支出、月子中心或者月嫂保姆费用、早教及培训班等。总而言之,住房和生育成本的压力更加促使育龄女性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职场,工作和 经济稳定、事业有成才后考虑生育。 随着“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再到现如今“全 面三孩”政策的落地实施,加上提倡晚婚晚孕,生育间 隔让一些女性在生育二胎、三胎时已经属于高龄孕妇。 此外,离婚率使得再婚家庭女性再生育,以及部分年轻时决定“丁克”的家庭随着年龄增长观念改变而选择生育,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 也显著提高了高龄女性的妊娠率,这些均增加高龄孕妇数量。 

2 高龄女性面临生育医学问题

2.1 孕前问题 

随着年龄增加,35 岁之后卵巢储备功能显著降低, 自然受孕率降低,即使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年龄也是影 响成功率重要因素,有研究报告 40 岁妇女体外胚胎移植 受孕的活产率仅 20%左右。此外,高龄妇女患内外科疾病的概率增大,常见的如肥胖症、高血压、阑尾炎等, 近年来恶性肿瘤年轻化,这些都降低、甚至剥夺了女性的生育能力。加之,社会工作压力、家庭长辈压力等, 增加高龄妇女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异常发生率,不利于备孕。

2.2 孕期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加,高龄妇女卵子染色体异常分离、 染色体结构和数量异常的发生率增加,导致自然流产率 和胎儿畸形发生率增大,如唐氏儿的发病率 25~34 岁孕 妇中仅为 1/1350,而在 35~39 岁孕妇中增高到 1/260, 40~45 岁孕妇则高达 1/50。孕晚期甚至出现不明原因死 胎,文献报道高龄孕妇妊娠 40 周后发生胎死宫内的概率 增高,故指南建议年龄≥40 岁的高龄孕妇在妊娠 39~40 周终止妊娠。

妊娠并发症方面,目前研究已证实年龄是妊娠糖尿 病及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高危风险因素,40 岁以上孕妇患子痫前期的风险是年轻孕妇的1.5~2.4 倍;35~39 岁孕妇患妊娠糖尿病风险是年轻孕妇的 2 倍以上,而 40 岁以上孕妇妊娠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几乎较年轻女性增加了 3 倍以上。高龄孕妇易发生早产,与子宫肌瘤、前置胎盘、 妊娠期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相关。胎儿易出现巨大儿 (≥4000 g)及低出生体质量儿(<2500g),出现明显两极分化现象。

分娩方式上,高龄孕妇择期和急诊剖宫产率均显著 增加。一方面高龄孕妇体力下降,会阴及骨盆的关节变 硬、韧带弹性差,子宫的收缩力和阴道的伸张力下降, 易导致引产失败、产程延迟、难产率增加。另一方面, 高龄孕妇对自然分娩无信心,且胎儿又多为珍贵儿,选择择期剖宫产来终止妊娠。另外,临床工作中逐渐放宽了对高龄孕妇的剖宫产指征,增加了剖宫产率。

2.3 产后问题 

高龄产妇的产褥感染率增加,这与高龄产妇常伴有 的机体抵抗力下降、肥胖、血糖或血压异常、产程延长、 产钳或剖宫产难产分娩、胎膜早破、产前产后出血等有 关。此外,高龄孕妇产后身体恢复能力相比适龄孕妇较 弱,加之社会和家庭的各种压力,容易使精神处于紧张 状态,产后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2.4 子代问题 

国内外文献均表明,高龄孕妇的子代患 1 型糖尿病、 早发型 2 型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心血管系统疾 病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分娩年龄增加与子代精神疾病如 精神分裂、孤独症、躁狂或抑郁性疾病、智力表达下降、 社会交往能力降低等也密切相关。

3 高龄女性生育的伦理和社会问题 

生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格权,不可被剥夺,高龄女性也同样享有生育权。人类的生育活动是在道德伦理指导和社会公共制约下的繁衍生殖活动,选择生育的同时也 应考虑对子代、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卵子捐赠与供/受卵 相关问题的中国专家共识》中认提出“受卵者胚胎移植时年龄不应超过 52 岁,且助孕前需进行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评估”。国内许多生殖中心则将实施助孕技术女性年龄限制在 50 岁。欧洲一些国家基于对当地公共卫生机构提供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后认为,55 岁以下的健康女性具备抚养子代至18岁的能力,可以实施ART的治疗。

 3.1 生育权和不伤害原则的矛盾 

不伤害原则是医学伦理学重要的一项基本原则。高 龄女性所带来的妊娠风险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高龄女性的 身心健康、降低了高龄孕妇的生活质量,比如反复多次 取卵、移植,不良妊娠刮宫术、引产,妊娠并发症(高 血压、产后出血等)甚至危及生命。高龄孕妇中有一类 特殊群体:失独女性,国内报道最大妊娠年龄 67 岁的女 性就是一位失独女性[9],医生帮其助孕分娩,实际上是让 她一步步承受极大的生命风险,此时患者的生育权和医 生的不伤害原则产生矛盾。

 3.2 生育权和医疗资源合理分配的矛盾 

尽管医疗技术迅猛发展,高龄孕妇的妊娠负担及其 妊娠期管理的难度仍然是巨大的。年龄是评估妊娠风险 的独立指标,在上海市孕产妇风险的五色分级方法中, 年龄≥35 周岁的孕产妇属于黄色预警(一般风险);年 龄≥40 周岁的孕产妇则评为橙色预警(中等风险)。高龄 女性、尤其是极高龄女性需要充分的孕前评估,辅助生 殖助孕难度更大、耗费周期长,产前诊断需详尽咨询, 产科产检次数增多,住院次数增多及住院时间延长,新生儿住院率提高,这意味高龄孕妇需要更多的医疗物质 成本和医疗保障团队人力配置,将占用更多的医疗资源, 势必会占用同时期其他适龄孕妇的医疗咨询。这也部分 解释了虽然出生率下降,但是医生工作量为什么没有同 等程度下降,高龄孕妇增加了高危妊娠。

 3.3 生育权与子代培养的矛盾

 一方面高龄孕妇相对来说会具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和 稳定的经济收入,这些都促使其子代拥有更好的行为习 惯、更高的学术修养。二胎的高龄孕妇抚养子代的经验 更加丰富,有研究表明高龄母亲在培养孩子过程中发生无 意识损伤和住院治疗的风险有所下降。但另一方面,高龄 甚至极高龄女性体力下降,不能像适龄母亲一样有足够的 精力去照护和陪伴孩子。孩子很有可能在未成年前失去单 亲或者双亲,其身体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势必存在更多隐患,增加社会的负担,不利于社会发展和进步。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女性生育延迟而引起的高龄妊娠现象是一种社会进步以及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的表现。欧洲最早于 20 世纪 60 年代末至 70 年代初开始出现, 美国、日本等国也同样面临高龄妊娠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高龄妊娠势必将影响到人口质量和民族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 的包容性。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2021 年 5 月 31 日中 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政策及落实配套支持措施。因此,我国正在努力推动构 建生育友好型社会,首先需采取积极措施鼓励适龄婚育, 然后才能充分释放生育潜能。对于高龄妊娠问题上,一 方面需提高女性生育福利(生育补贴、产假),通过政府、 社会配套支持措施降低因生育而带来的误工、误学代价, 充分鼓励女性适龄婚育;另一方面制定相关政策严格划 定妊娠年龄,尽量减少超高龄妊娠;最后,如果高龄妊 娠无法避免,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使高龄孕妇妊娠 的风险降至最低。如联合围产科、新生儿科、生殖医学 科、产前诊断、护理部、麻醉科、内外科、心理科等多 学科组建多学科诊治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 建立有效的高龄女性的生育、妊娠评估体系,共同探讨 患者生育可行性,选择合适的受孕方案、产检计划、分娩方式及产后随访。此外,对于各种原因导致超高龄无子女的家庭,完善领养政策及养老政策。

4 小结和展望 

综上,高龄会增加母婴结局风险和社会伦理难题,而生育推迟现象则涉及到社会、经济和人口等各方面的 发展,全社会应提倡和鼓励女性选择在黄金育龄期生育, 从而构建一个良性的生育友好型社会。

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更多备孕攻略: 

大龄新婚夫妻如何高效备孕?

不孕的元凶之排卵障碍,困扰了多少备孕家庭?

大龄备孕女性高血压如何管理?

高龄女性怀孕有哪些风险? 如何降低怀孕风险

高龄女性生育力评估及辅助生育

高龄女性再生育孕前检查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