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在过去十年中,全球早产率显著上升。在中国,很少有关于早产发生率和时间趋势的流行病学研究。本研究利用中国国家孕产妇未遂事件监测系统(NMSS)的国家监测数据,估计2012年至2018年中国的早产率和趋势,并评估与早产相关的风险因素。
方法:在这项观察性研究中,数据来源于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的NMS。包括至少有一次活产的妊娠,婴儿出生于妊娠28周或出生体重超过或1000克或以上。我们估计了单胎和多胎妊娠的总体早产、极早产(出生于妊娠28周和31周之间)、中度早产(出生于妊娠32周和33周之间)和晚期早产(出生于妊娠34周和36周之间)的出生率,并评估了其随时间的趋势。我们使用逻辑回归分析来检验早产与社会人口学特征和产科并发症之间的关系,考虑到抽样策略和医院内分娩的聚类。中断时间序列分析用于评估普遍二胎政策干预期间早产率的变化。
调查结果: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9645646名妇女至少生下一名活婴,其中665244名(6.1%)为早产。在所有妊娠中,总体早产率从2012年的5.9%上升到2018年的6.4%(增长8.8%;年增长率[ARI]1.3[95%可信区间0.6至2.1])。从2012年到2018年,晚期早产(8.8%;ARI 1.5%[0.9至2.2])和极早产(13.3%;ARI 1.8%[0.5至3.0])显著增加,而中度早产则没有(3.8%;ARI 0.3%[95%CI–0.9至1.5])。在单胎妊娠中,整体早产率在7年期间有6.4%的显著增长(ARI 1.0%[0.4-1.7])。在多胎妊娠中,总体早产率从2012年的46.8%显著增加到2018年的52.7%(增加12.4%;ARI 1.9%[1.2至2.6])。与2012年分娩的女性相比,2018年分娩的女性年龄更大(年龄更大)≥35年;2012年为7.4%对2018年为15.9%),曾多次怀孕(1.6%对1.9%),有七次或七次以上产前检查(50.2%对70.7%),有产前并发症和内科疾病(17.9%对35.1%),但通过剖腹产分娩的可能性较低(47.5%对45.0%)。与基线期(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相比,在2016年7月实施普遍二胎政策后,观察到早产的增加率更高(β=0.034;p=0.03)。解释2012年至2018年间,中国单胎和多胎妊娠的早产率都有所增加。中国在孕产妇和新生儿健康方面的战略投资对于预防早产至关重要。由于与早产有关的社会人口和产科因素的迅速变化,特别是在普遍的二胎政策范围内,如产妇高龄、产妇并发症和多胎妊娠,迫切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来减轻早产的负担。
基金:中国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委员会、中国医学委员会、世卫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未完待续……
完整文献,请识别添加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