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英国成功孵育了全世界首例试管婴儿。前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ET)的取卵形式主要是依赖于腹腔镜经卵巢吸取卵泡液得到卵母细胞,属于有创性操作,花费高。从1986年起,均在经阴道超声辅助下经卵泡液穿刺抽吸术提取卵母细胞。除了需要确保获卵率,还应该最大程度避免出现术中或术后并发症、给患者带来负面影响。进而筛选恰当型号的取卵针对手术效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整个取卵过程中非常重要。今年来研究不断深入,使得穿刺针径线随之减小。我中心于2018年8月前对卵泡数量较多的患者均采用现在临床普遍应用的17G 取卵针,从2018年8月开始逐渐采用管腔更细的18G取卵针。本文对我院采用不同内径取卵针在经阴道B超引导下取卵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分析,以分析两种取卵针的特点、功能及临床效果。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 年8—10月于我院生殖中心接受IVF-ET的不孕症患者160例。年龄23~35岁,中位年龄29岁。入选标准:年龄≤35岁,使用常规超长方案促排卵的不孕症患者,审查证件(结婚证、身份证)合格且在有效期范围,夫妻双方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及生育承诺书,常规检查均无异常。排除标准:年龄>35岁,长方案、短方案、拮抗剂方案、微刺激方案、自然周期方案等。按照取卵针的型号对患者进行分为A、B两组,每组各80例,其中 A 组采用17G 取卵针(K-OSN-1735-A-90型号,口径大小1.3665mm,购自COOK 公 司)、B组采用 18G取卵针 (K-OPS-6035-RWH-ET 型号,口径1.2141mm,购自 COOK 公司)。两组别年龄、病因及者成熟卵泡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给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两侧卵巢在14mm 以上的卵泡数超过7个,使用单腔针提取卵泡。所有患者注射HCG 后36~37h 行取卵术,均于取卵前30min采用双氯芬酸钠栓塞肛,镇痛之后穿刺取卵术。术前患者需将膀胱排空,定位膀胱截石位,对患者行常规消毒后,将穿刺架安装在B超探头上;于阴道中放置 B超探头,将取卵针 (与吸卵设备、负压吸引器相连)装进穿刺架,连接取卵针,可开启负压吸引器开关,将其负压调整至120~130mmHg (1mmHg=0.133kPa),B 超辅助下经阴道壁提取卵泡。专业技术员经显微镜了解卵子形态特征。评估患者疼痛感程度,并记录所有患者的穿刺卵泡数、取卵维持时间、获卵数、出血状况等指标。
1.2.2 观察指标:记录患者的穿刺卵泡数、取卵维持时间、取卵数、出血量、疼痛情况评估等指标。经 Wong-Baker 面部表情评估法完成疼痛评估。术后阴道出血:1)少量:同月经第4~7d出血量,一般出血经阴道纱布填塞按压很快可以止血,或者为拔出穿刺针即不再出血者;2)多量:同月经第1~3d出血量,经简单阴道纱布填塞按压短期内无法止血者。获卵率:卵母细胞数÷穿刺卵泡数×100%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组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获卵率及取卵持续时间比较:两组获卵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 A 组比较,B 组取卵时间稍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出血量及疼痛程度比较:与 A 组比较,B组的出血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疼痛程度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3 讨论
IVF-ET 即 “试管婴儿”技术的第一步,通过吸卵器取出卵巢中正成熟发育的卵子。上世纪60年代进行的开腹取卵为最初的取卵形式,70 年代Steptoe、Edwards研究者首次提出腹腔镜辅助下的取卵方式,1978年全球经腹腔镜辅助下完成取卵成功孵育首例试管婴儿。但值得注意的是,经腹腔镜得到卵母细胞对患者的创伤较大,并且花费高。自从采用经阴道超声辅助下获取卵子的新型技术后,使得经腹腔镜辅助下提取卵子的技术逐渐被临床所淘汰。经阴道超声技术使得IVF-ET 患者的手术风险、麻醉风险等均得以大幅度下降,此外还推动了IVF-ET 技术完善和发展,成为当前安全性较高、简便的卵子获取技术。
但因为经阴道超声辅助下提取卵子的过程并非直视下完成的,进而可能诱发患者疼痛、出血等不良反应。鉴于这些不足之处,该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及更新。相关研究指出,麻醉药能快速转移至卵泡液中,可能影响卵子或胚胎质量。因此取卵术仅在术前采用双氯芬酸钠栓塞肛镇痛,而该过程的顺利实施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但当穿刺针至盆腔、卵巢后,每个患者的疼痛感可能不一致,此外取卵针口径大小和疼痛感也存在紧密的联系。出血量除了与血管类型有关外,与穿刺针口径的大小也密切相关。为了确保手术安全性,保证手术质量。不光是临床医生需要提升其手术技术和专业能力,还需要根据临床实际改进取卵针。虽然取卵针较粗便于短时间内提取卵子,但同时患者的出血量可能增加;如果取卵针较细则影响抽吸速度, 增加取卵时间, 但不易诱发不良反。
结合本文,两组获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的出血量减少,疼痛程度轻,虽 B 组取卵时间稍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阐明取卵针如果口径越小,患者的疼痛感越不明显、出血量则随之变少,该结果和相关文献数据一致。
综上所述,相比17G 取卵针,使用18G 取卵针并不会影响获卵率,且表现出较少的出血量、较轻的疼痛感、较小的手术创伤,同时安全性、患者接受度及满意度均较高。但由于18G取卵针管腔较细,穿刺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弯曲,进而堵塞穿刺针,将穿刺次数增多,这一点将根据患者自身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取卵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