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影响反复种植失败(repeated implantation failure, RIF)患者宫腔镜内膜活检术后第1次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为改善RIF患者临床妊娠率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于我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宫腔镜内膜活检术的RIF患者共136例,根据术后第1次胚胎移植后是否临床妊娠分为妊娠组及非妊娠组。记录2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质量、不孕年限、不孕类型、宫腔镜治疗时期(子宫内膜增殖期/分泌期)、移植失败次数、移植前子宫内膜厚度、移植周期、移植距宫腔镜时间、移植胚胎类型(卵裂期胚胎=1、囊胚=2)及移植胚胎数量,对上述可能与临床妊娠相关的因素依次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宫腔镜内膜活检术后RIF患者再次种植结局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分析。
结果:136例患者中共有70例术后第1次胚胎移植获得临床妊娠,妊娠率为51.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及移植胚胎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 (OR=1.160,95%CI:1.041~1.292)及移植胚胎类型(OR=0.307,95%CI:0.108~0.873)是宫腔镜术后RIF患者再次妊娠的影响因素。
结论:年轻和囊胚移植的RIF患者宫腔镜内膜活检术后胚胎移植更容易获得临床妊娠,而宫腔镜内膜活检术在月经周期中的治疗时机,不是影响术后第1次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的相关因素。
未完待续……
完整文献,请识别添加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