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月经周期中自然受孕率的变化很大。最近的评论和指南表明,人们仍然缺乏关于自发月经周期的认识,尤其在生育认知与月经周期 APPs 准确性方面。越来越多的女性关注月经周期APP。近来,汉普顿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87% 的女性试图通过手机应用程序来提高对生育的认识,大部分女性认为她们在受孕时间窗进行了有效的性生活。
然而,正如我们在两年前发表在《前沿》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的那样,大多数这种指导妊娠的月经周期 App 是不够精确的。因为它们是基于基本的建议,它们只取最近一次月经周期长度,并把它当做平均月经周期长度,来判断下次月经来潮时间,然后前推 14天(黄体期),预测在此时间点发生排卵。然而,研究结果显示,它是不准确的。因为我们需要更多的生育参数来预测排卵日。
性生活时间的不精准性可以造成生育延迟或者持续的低生育力,这也表明精准生育知识教育很有必要性。
我们可以采用“症状 - 体温”方法。这个“症状 - 体温”方法结合观察了围排卵期时的体温升高以及宫颈粘液变化,根据双重检查原理确定排卵以及可育期的开始和结束。
这里是体温变化记录表,下面是对应的宫颈粘液变化记录。这是一个完整的周期图表。
然后我们采用 Sensiplan 方法确定排卵日。受孕期起始:刚开始出现的症状是宫颈分分泌物的出现,往往是月经周期的前5天,即“5天原则”;在记录12个月经周期图标后,存在以下原则,一个是宫颈分泌物的出现,另一个是体温最早升高日减7天,即“减7天原则”。受孕期终止:宫颈分泌物高峰期出现后3周天的晚上,或者体温最高日后3周天的晚上。所以在这里,我们有一个双重检查原则。当我们达到这两个标准时,生育期就到了。
回归到研究主题,如果我们的研究更倾向于评估排卵周期的长短,那么我们现在更喜欢评估排卵周期的长短。
因此,我们收集了 1923 名妇女的 4399 份月经周期图,旨在怀孕或避孕。使用 Sensiplan 规则,前瞻性地收集了 1985 年至2019 年间的周期。我们采用 Sensiplan 方法。排卵日定义为体温升高前那一日;高温期短于 10 天为黄体功能不全;单相体温曲线提示没有排卵。
能够提供连续 12 个月经周期表格的 18-44 岁女性被纳入该项研究,而近 3 个月内口服过短效避孕药的女性被排除。而哺乳、生育或者流产后的妇女,第一个有排卵且黄体期健全的月经周期即可被纳入。最终,我们纳入研究的是 1051 个女性的 12612 月经周期相关数据。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logistic 回归的统计方法。
平均周期长度(CL)为 29.7±7.6 天(d)。
在这张幻灯片中,我们将看到第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果。我们有 62.5% 的女性在 12 个周在这张幻灯片中,我们将看到第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果。我们有 62.5% 的女性在 12 个周
这是月经周期长度变化图表,可以看到35-39 岁年龄段的女性中月经周期长度变化>7天的百分比最低,且月经周期长度变异<3天的百分比最高,然而年轻女性月经周期长度变化>7天的百分比反而比较高。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排卵。排卵最常发生在月经周期的第 15 天,发生率 12.8%。
而 54.8%的女性在排卵的最早与最晚之间相差 > 7d,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着下降。
这张图表显示排卵日变异> 7 天发生率最低的年龄段是 40-44岁,而小于 3 天的变异发生率最高的年龄段是 35-39 岁,也就是说年龄大的女性比年轻的女性排卵更有规律。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黄体期。黄体平均长度为 12.1±2.3 天。11.2%的月经周期表现为黄体期不足(LPD)。17.6%的妇女患有LPD ≥ 3 个周期,而 46.9%的妇女没有LPD。如果排卵日延后,LPD 发生率将会增加,OR 值为 1.084;排卵晚于月经周期的第 22天时,25.8% 的概率会发生 LPD。
我们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到 LPD 与年龄的关系。35-39 岁年龄段女性中既往发生 LPD ≥ 3 个周期占 10.2%,而既往没有发生过LPD 的为 50.39%。这里可以看到 35-39 岁年龄段女性较 18-24年龄段女性有更好的结果。
不考虑年龄因素,不排卵月经周期发生率为 2.6%。在小于 25 天或者大于 35 天的月经周期中,不排卵月经周期发生率升高,分别为8.6%和6.9%。
黄体期充足的月经周期发生率:月经周期长度小于 25 天的为61%,25-35 天的为 88.9%,大于 35 天的为 82%。
我们研究结果发现个体内的周期长度以及生育参数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显著不同,它们对于生育很重要。因此,近期受孕时间窗的个体化评估对于想要怀孕的夫妇来讲至关重要。当前流行的协助备孕新方法,例如大多数的手机 APP,是采用基于前一个月经周期的原始日历方法来协助备孕,但这个方法并不适合于精准预测受孕日。
没有收集有关可能合并症的数据,例如高泌乳素血症。因此,为了减少可能的混杂因素的影响,仅包括贡献了至少 12 个周期的女性。
个体内的周期长度以及生育参数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显著不同,强调个体评估在持续周期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