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后数周内,女性就必须适应身体、心理以及社会等方面的改变,这一阶段为女性带来巨大的挑战,对产妇及其家庭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TheAmericanCollegeofObstetriciansandGynecologists,ACOG)于2016年6月首次发布了《优化产后护理》委员会意见(以下简称“该意见”)。该意见以产后访视为主要护理途径,涉及婴儿喂养、避孕方案、妊娠合并症、心理健康、产后并发症等方面的问题,第一次为妇幼保健工作者提供了全面的产后护理方案。我国各地区的产后保健工作参差不齐,部分地区仍存在拒绝产后访视等现象。在实际访视工作中存在访视时间短、访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和访视工作缺乏规范化管理等问题,不能很好地将母婴健康保障工作落到实处。该意见对规范我国的产后保健工作有较好的参考意义,现将该意见的主要建议解读如下。
一、产后护理计划的制定
为了优化产后护理,该意见推荐在产前护理工作中,产科医生或者其他产科保健人员就应为孕妇提供产后保健的相关咨询,充分讨论产后访视的目的和价值,制定出产后护理计划。咨询应包括婴儿喂养、育儿技巧、恢复学习工作后的泌乳指导、产后体重管理、性生活、体力活动以及营养摄取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产科保健人员应与产妇讨论再次妊娠计划,包括再次妊娠的意愿、时机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避孕方案。产妇分娩后应对产后护理计划进行复审和更新。
二、产后随访的时间
对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或者妊娠期糖尿病等妊娠合并症的产妇,该意见推荐进行早期随访。并指出早期随访对产后抑郁、伤口感染、哺乳困难等产后并发症高风险的产妇有益。
重点突出或者全面的早期产后访视可以解决产后6周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妇幼保健人员提供时间去重新安排错过的随访预约。该意见推荐对产后6周内的所有产妇进行一次全面的产后访视,在任何一次访视中,产科医师或者任何其他产科保健人员都应该考虑到后续回访的安排,并且根据情况安排附加的访视。
三、产后随访的内容
全面的产后访视是对身体、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全面评估(表1)。在随访工作中应使用专业的工具筛查产后抑郁(如: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估产妇的生育间隔以及再次妊娠计划,制定相应的避孕方案;回顾产妇的疫苗接种史,根据需要指导产妇接种疫苗;询问产妇常见的产后并发症,如:伤口疼痛、尿失禁、性交困难、疲劳、抑郁、焦虑以及婴儿喂养等问题。对于已经确定的问题应马上处理。对于患有高血压、肥胖症、糖尿病、肾脏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产妇,应尽快联系其社区初级保健人员,确保产妇获得持续性护理。
对于经历流产、死产以及新生儿死亡的产妇,应确保其获得产科医生或者其他产科保健人员的随访。产科医生应回顾检查本次失败妊娠的全部实验室及病理检查,做出复发风险和再次妊娠计划等方面的咨询。访视还需要包括精神支持和丧亲咨询,在合适的时候可以转诊给专业顾问或者其他一些支持团体。
四、产后护理团队
产妇常常不知道在出现产后健康问题时应该联系谁。一项美国调查显示,1/4的产妇在出现任何健康问题时,没有一个健康保健人员的联系电话。该意见推荐在产前护理工作中就应确定产妇及其新生儿产后保健团队的专业成员。出院后,产妇应该收到其产后保健团队的联系方式以及产后随访时间的书面说明。
此外,孕产妇最重要的支持来源往往是她们的“家人”,包括配偶、伴侣、亲戚和朋友。为了进一步满足孕产妇的需求,孕产妇的“家人”应加入产后保健团队,与孕产妇及其健康保健人员一起制订产后护理计划,确定参与产后健康支持的家庭人员以及专业医疗人员(表2)。
该意见指出在产后访视的尾声,产妇及其产科医生或者其他产科保健人员需要决定谁来承担其后续保健工作的主要责任。如果责任需要转移给另一个初级保健人员,产科医生或者其他产科保健人员需要与初级保健人员充分沟通交接,确保健康保健工作的持续。
如果新生儿需要长期住院治疗,而且治疗医院与产妇住址距离甚远,即使产妇没有在当地医院分娩,也推荐当地的妇幼保健人员提供产后保健与支持。
五、产后随访的方法与途径
妇幼保健人员在产前就应鼓励孕妇参与产后随访,告知其产后随访的重要性。在产妇出院后使用科技通讯方式(如:电子邮件、短信、APPs等)提醒产妇参加产后访视。
有研究显示,产后的电话回访可以降低产妇的抑郁量表评分,改善母乳喂养结局,提高患者满意度。对于一些问题导向的回访,可以通过家庭护士评估主导,必要时做一个全面的产后访视。
我国的产后访视工作尚不能满足新时期产妇的需求,该意见对我们的工作有很大的启示。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整合现有资源,利用多种通讯方式,健全产前、分娩和产后保健一体化工作平台;拓宽产后访视内容、规范访视流程,加强心理、社会等方面的评估与护理。同时还应加强妇幼保健人才培养,提高产后访视人员素质,为我国产妇提供全面、规范、专业的产后访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