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共识

女性生育力保存临床实践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本)

摘要

 

近年来随着女性生育力保存的需求日益增加,生育力保存相关技术和方法不断得以完善。为了建立适合我国女性生育力保存的实践体系,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生育力保存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参考多国的最新指南,结合国内临床实践情况和专家意见,编写了本共识,包括女性生育力保存的适应证以及生育力保存技术和方法两部分内容,为临床常见的适合生育力保存的疾病提供诊疗路径,为生育力保存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实践指南,从而规范临床诊疗,推动我国生育力保存工作有序发展。

 

当前全球生育率下降问题备受关注,年轻女性肿瘤患者治疗后长期生存,使得女性生育力保存的需求日益增加,生育力保存技术也日臻完善。国际生育力保存学会(InternationalSocietyofFertilityPreservationISFP)、欧洲人类生殖和胚胎学学会(EuropeanSocietyofHumanReproductionandEmbryologyESHRE)以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SocietyofClinicalOncologyASCO)等相继颁布了有关女性生育力保存的建议和指南,但女性生育力保存仍是一项长期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特别是我国生育力保存工作起步较晚,尚未形成统一有效的实践体系,亟需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规范或指南。因此我们组织了国内肿瘤、妇科、生殖、血液、风湿免疫、遗传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制定此共识,旨在为临床常见的适合生育力保存的疾病提供规范的诊疗路径,为生育力保存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实践指南,从而推动我国生育力保存工作的有序发展。

 

女性生育力保存适应证

 

本共识着重从临床实践需求出发,主要针对目前常见的有明确生育力保存适应证的主要疾病,包括乳腺癌、淋巴瘤、妇科肿瘤等好发于年轻女性肿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有生育力下降高危风险的非肿瘤疾病,提出生育力保存的标准临床路径(图1),即尽早明确疾病治疗对生育力的影响,结合疾病预后和患者的生育意愿,按照疾病特点和技术实施时间制定相应的生育力保存策略。


1.jpg

 

1乳腺癌

 

(1)预后及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ovarianinsufficiencyPOI)风险: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国年轻(<40岁)乳腺癌患者占比>10%,其预后与肿瘤分期、病理类型和分子分型等因素有关。乳腺癌整体10年生存率可达86%,在40岁以下的乳腺癌患者中,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生存率分别为92.1%77.4%53.1%27.4%。目前乳腺癌的治疗采用分子分型指导下个体化治疗模式,根据患者的疾病分期、病理分子分型以及机体状态综合应用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进行。化疗相关的卵巢早衰风险与年龄、体质量指数、化疗方案等因素有关,其中包含环磷酰胺的化疗方案(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环磷酰胺+阿霉素+氟尿嘧啶等)为POI高风险方案,常用治疗方案的POI风险如表1所示。与年龄<30岁的女性相比,>30岁的患者化疗后发生POI的风险更高。目前乳腺癌的卵巢转移仅见于少数Ⅳ期患者,BRCA1/2阳性乳腺癌患者发生原发性卵巢癌的风险较高,为15%~65%


2.jpg

 

2生育力保存措施及建议

 

①、对于预后良好,有POI中高风险或预期生育年龄≥40岁的患者,建议进行生育力保存。

②、对于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可实施卵巢组织冷冻;不建议实施卵巢刺激后卵母细胞冷冻,如果需要进行卵巢刺激,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或他莫昔芬)促排卵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hormoneagonistGnRHa)扳机以降低雌二醇水平;GnRHa有利于卵巢功能的保护,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推荐每月一次的GnRHa治疗,GnRHa治疗首选时间为化疗前10~14d

③、对于ER/PR阴性的乳腺癌,GnRHa、卵巢刺激卵子冷冻和卵巢组织冷冻均是可供选择的生育力保存措施。化疗前间隔时间>2周者,可进行卵巢刺激后卵母细胞冷冻。如果距离化疗时间不足2周,应行卵巢组织冷冻保存。

④、BRCA1/2突变的乳腺癌患者,实施卵巢组织冷冻,建议在卵巢移植及完成生育后切除移植的卵巢组织;Ⅳ期乳腺癌患者不建议进行卵巢组织冷冻。

 

2淋巴瘤

 

(1)预后及POI风险:

 

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总体预后较好,与患病年龄、疾病分期、是否合并高危因素及治疗后反应密切有关,其中年龄段为18~29岁、30~39岁和40~49岁的15年生存率分别为94%91%87%。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总体5年生存率约为65%,但不同亚型预后差异较大。目前,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治疗以化疗为主,常见的化疗方案有博莱霉柔+依托泊苷+阿霉素+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甲基苄肼+泼尼松(bleomycin+etoposide+adriamycin+cyclophosphamide+vincristine+methylbenzylhydrazine+prednisoneBEACOPP)、阿霉素+博来霉素+长春新碱+达卡巴嗪(adriamycin+bleomycin+vincristine+dacarbazineABVD)、氮芥+长春新碱+甲基苄肼+强的松(nitrogenmustard+vincristine+methylbenzylhydrazine+prednisoneMOPP)等,ABVD方案为POI发生的低风险方案,而BEACOPPMOPP方案则为中高风险方案,并且POI发生的风险与治疗的年龄相关,年龄越大POI发生风险越高。非霍奇金淋巴瘤常见的化疗方案CHOPR-CHOP等方案均为POI高风险方案,>35岁的女性在接受化疗后POI风险高达40%~60%。放疗也是淋巴瘤的治疗手段之一,卵巢部位的放射治疗也会增加POI的发生风险,这种效应主要与照射剂量相关,<1.5Gy的剂量并不增加40岁以下女性POI的发生风险;当照射剂量增大至2.5~5.0Gy时,发生POI的风险可达60%;当剂量增加至5.0~10.0Gy时,患者发生POI的风险增加至95%。霍奇金淋巴瘤卵巢侵犯的风险较低;非霍奇金淋巴瘤中,高级别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和伯基特淋巴瘤发生卵巢转移的风险较高,其他类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生卵巢转移的风险较低。

 

2生育力保存措施及建议

 

①、建议40岁以下将要接受POI中高风险治疗方案的患者进行生育力保存,POI低风险治疗方案如2个周期的ABVD方案可以仅用GnRHa保护卵巢功能。

②、卵巢组织冷冻是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优先考虑的生育力保存方法;如果时间充足,也可联合进行卵母细胞冷冻。

③、高级别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和伯基特淋巴瘤不建议进行卵母细胞冷冻和卵巢组织冷冻;低级别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卵母细胞冷冻和卵巢组织冷冻。

④、拟行盆腔放疗患者还可行卵巢移位术。

 

3妇科肿瘤

 

(1)宫颈癌:

 

宫颈癌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其预后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手术边缘浸润情况等密切相关,FIGO分期为Ⅰ期的患者5年生存率高达93%,如存在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下降至20%~60%。宫颈癌治疗主要为外科手术治疗和放化疗,这些都将影响女性生育功能。近年来,随着对宫颈癌的临床治疗观念不断更新,对有生育需求的年轻患者,也明确了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原则。具体手术原则建议如下:

 

①、FIGO分期(2018)为IA1期无淋巴脉管间隙浸润者建议行宫颈锥切术;若术后锥切组织切缘阴性(切缘至少3mm无浸润性病变及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术后可随访观察;如切缘阳性,建议再次行锥切手术或根治性宫颈切除术。

②、IA1期伴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和IA2期可选择直接行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和宫颈锥切+盆腔淋巴结切除。锥切切缘阴性者术后随访观察;切缘阳性者,再次锥切或行根治性宫颈切除术。

③、IB1IB2及选择性IB3期可选择根治性子宫颈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保留生育功能原则上推荐选择肿瘤直径≤2cm者,可选择经阴道或经腹行根治性子宫颈切除术。肿瘤直径2~4cm者,推荐行经腹根治性子宫颈切除术。

④、保存生育功能的根治性宫颈切除术主要适合鳞癌、腺癌或<2cm肿瘤的腺鳞癌,不推荐于小细胞癌、胃型腺癌等特殊类型宫颈癌。

⑤、年轻女性可保存双侧卵巢,术后拟行盆腔放疗者,应进行卵巢移位术,有条件时可同时行卵巢组织冷冻。⑥有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者不适合做保留宫体的保留生育手术。

 

(2)子宫内膜癌:

 

早期子宫内膜癌FIGOIAG1/G2的标准手术方式为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治疗预后良好,5年生存率可达94%。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年轻女性,FIGOIAG1PR阳性的内膜样腺癌患者可以保留生育能力。早期子宫内膜癌发生卵巢转移的风险较低,但仍需警惕同时存在卵巢癌的可能。对于分化良好的FIGOIAG1期子宫内膜样腺癌,孕激素受体阳性者,可行保留子宫的宫腔镜手术,术后进行6~12个月的大剂量孕激素或者宫腔内孕激素缓释系统的治疗,每3个月宫腔镜随访子宫内膜情况,病理学检测正常后应尽快受孕,可通过体外受精来缩短备孕时间。由于肿瘤复发风险高,在完成计划妊娠后应行规范性手术治疗。

 

3卵巢肿瘤

 

①、交界性卵巢肿瘤(borderlineovariantumorsBOT):BOT又称卵巢低度恶性潜能肿瘤。患者大多年轻,预后良好,整体的10年生存率超过95%,Ⅲ期和Ⅳ期的10年生存率也可以达到90%。有生育需求的BOT患者均可保留生育功能,单侧性肿瘤建议切除一侧附件,不需要分期手术。双侧交界性卵巢肿瘤,有正常卵巢组织者行肿瘤切除,如双侧卵巢受累严重,需切除双侧附件,可以保留子宫。有腹膜浸润性种植者,需要术后化疗,同时建议应用GnRHa保护卵巢功能。对于有卵巢储备功能下降风险的患者,术后可进行卵母细胞冷冻,但建议限制刺激的周期数。考虑到肿瘤复发高风险,不推荐行卵巢组织冷冻。

②、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多见于30岁以下年轻女性,70%以上患者为FIGOI期,且多数为单侧,即使复发也很少累及对侧卵巢及子宫,对化疗敏感,治疗预后好,总体5年生存率85%以上。任何期别的年轻患者,有生育愿望均可以保留生育功能。建议患侧附件切除术,除早期的儿童和青春期女性,应全面分期手术,有腹腔转移者清除病灶,术后化疗,并应用GnRHa保护卵巢功能。

③、上皮性卵巢癌:常常发现较晚,整体5年生存率为40%~50%,晚期仅为30%,但FIGO分期为I期的患者5年生存率>90%,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是肿瘤的分期和肿瘤减灭术后残留病灶的大小,其他因素包括年龄、体质、分级、组织学类型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后化疗会增加POI的风险。目前对于有保存生育功能需求,年龄<40岁的女性,上皮性卵巢癌FIGOIA期,行单侧附件切除,可保留对侧附件和子宫,IB期可切除双侧附件,保留子宫,术中全面分期,排除隐匿型转移。建议在完成计划妊娠后进行彻底手术。

 

4、子宫内膜异位症: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特别是卵巢部位的病灶,以及手术切除病灶等操作都可能对卵巢储备功能造成损害,而术后复发率高,将进一步降低卵巢储备,影响生育功能。因此针对有双侧卵巢受累的年轻女性,生育力保存和保护非常必要。建议>4cm的卵巢内膜样囊肿可手术切除,术中尽可能避免剥除囊肿周围正常卵巢组织,减少电热等能源或缝合对卵巢皮质的损伤。对有卵巢功能下降风险的患者:

 

①、双侧卵巢囊肿;

②、一侧手术后的对侧复发;

③、一侧卵巢切除后的对侧卵巢囊肿;

④、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有配偶者建议尽快妊娠,需要延迟生育者,如果年龄<35岁,卵巢储备尚好[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hormoneAMH>1.0μg/L]建议实施生育力保存。卵巢刺激后行卵母细胞冷冻为最合适的方法,已婚者建议实施体外受精(invitrofertilizationIVF)保存胚胎。而卵巢组织的冷冻需要切除卵巢组织,移植后卵巢储备的下降和盆腔局部的粘连,反而不利于获得妊娠,因此不建议采用。高龄(≥35岁)或已经为卵巢低储备的患者建议尽快妊娠,可选择辅助生殖技术提高妊娠率。

 

5、Turner综合征:

 

Turner综合征主要有3种类型,即X单体型、X嵌合型以及X结构异常型,其中单体型45XO表现为卵巢功能缺失或极低的卵巢储备,基本无生育机会。约30%的嵌合型或结构异常型患者则有一定的卵巢储备功能,10%~20%有正常或延迟的青春期。绝大多数Turner综合征患者在青春期末就丢失几乎全部的原始卵母细胞。因此建议尽早明确Turner综合征的染色体核型及结构,针对嵌合型或者结构异常患者进行生育力保存。根据自发初潮、月经周期、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FSH)、AMH、窦卵泡计数(antralfolliclecountAFC)等评估及预测卵巢贮备情况,对于年龄14~16岁以上的患者,卵巢储备尚可,AMH>1.0μg/L可以观察2~3年,如果AMH出现进行性下降,则及时进行生育力保存,AMH>0.5μg/L,建议进行卵巢刺激及卵母细胞的冷冻,AMH>1.0μg/L可以行卵巢皮质冻存。AMH保持稳定,可继续观察。排除严重的心血管发育异常等产科禁忌,自然妊娠应行产前诊断,体外受精技术则建议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genetictestingPGT)排除异常胚胎。

 

6自身免疫性疾病

 

(1)预后及POI风险:

 

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女性,许多患者的发病高峰常常出现在完成生育之前。尽管难以治愈,但是患者预后较好,可长期生存。在常用风湿病药物中,有降低生育能力的药物主要为环磷酰胺、雷公藤、非甾体类消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NSAIDs)等。其中环磷酰胺对卵巢毒性大,POI风险高。而较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身对卵巢功能也有损害,因此针对需要使用环磷酰胺治疗的患者,生育力保存十分必要。常见的需要应用环磷酰胺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包括:风湿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系统性血管炎、系统性硬化症、炎性肌病);多发性硬化症;以及非恶性血液病,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获得性血友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环磷酰胺对卵巢的损害程度与药物的累积剂量及患者的年龄密切相关。年龄<30岁,环磷酰胺累积剂量超过10g;年龄>30岁,无论剂量多少,均有很高的POI风险,使用环磷酰胺期间应定期监测卵巢功能。在非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中,使用烷基化剂应衡量卵巢损伤风险,尽量选用性腺毒性较低的药物方案。如果存在多种影响生育能力的危险因素,风湿病患者应当较正常人群在更早的年龄进行卵巢功能保护。除环磷酰胺外,雷公藤可导致月经紊乱和闭经,主要表现在对卵巢生殖功能和卵巢内分泌功能的抑制。NSAIDs有诱导卵泡未破裂综合征的可能,也会降低生育力。尽管一些风湿病治疗药物并不是完全地损害其生育力,但有潜在的降低生育能力和缩短生育期的风险,在治疗过程中建议密切随访卵巢的储备功能,及时提供保护和保存措施。

 

2生育力保存措施及建议

 

①、预期有中高POI风险的患者,治疗时限在1周以内的,建议应用GnRHa

②、治疗前可等待1周时间者,如果卵巢储备功能好,可进行卵巢皮质冻存。

③、可等待2周以上者,病情恶化的风险较低,可行卵巢刺激和卵母细胞冷冻,同时需要预防血栓形成。

④、雌孕激素升高可能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的加重,所以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不适合进行卵巢刺激。接受每月静脉注射环磷酰胺的育龄期女性,推荐每月一次的GnRHa联合治疗。

 

女性生育力保存技术和方法

 

当前女性生育力保存的主要技术包括胚胎冷冻、卵子冷冻及卵巢组织冷冻等,胚胎冷冻技术已相对成熟,目前受到关注较多的是卵母细胞冷冻及卵巢组织冷冻技术,特别是卵巢组织冷冻技术在美国等一些国家已经不再作为实验性技术开展。而人造卵巢技术、卵泡体外培养、干细胞技术等前沿技术,虽然也为生育力保存开辟了新的方法和途径,但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因此,本共识重点对卵母细胞冷冻及卵巢组织冷冻技术做详细阐述。

 

1、控制性卵巢刺激:

 

卵巢刺激的目的是在减少并发症的同时获得尽可能多的卵子,从而能在取卵后立即进行抗肿瘤治疗。卵巢刺激可以在月经周期的任意时间开始(随机启动刺激)。标准的刺激方案为拮抗剂方案,利用GnRHa扳机,从而减少卵巢过度刺激的发生,也可以选择黄体期促排卵方案或者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rogestinprimedovarianstimulationPPOS)方案,目前认为与卵泡期促排卵方案效果相当,但一般需要适当增加促排卵药的使用剂量。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可以考虑一个月经周期做双重刺激,即在卵泡期方案扳机之后直接进行黄体期促排卵,通常在取卵后3~5d开始。一般双重刺激需要4周时间。

 

对于雌激素敏感的肿瘤患者特别是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应添加芳香化酶抑制剂(例如来曲唑2.5~5mgqd,促性腺激素使用期间)来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卵巢刺激前需要先和肿瘤治疗医生讨论权衡利弊。目前没有发现来曲唑的联合应用会降低成熟卵子数及受精率,也不会增加子代畸形的风险。

 

对于拟接受高性腺毒性药物治疗的患者,卵巢刺激可以和卵巢组织切除同时进行,腹腔镜下切除卵巢组织之后1~2d就可以进行卵巢刺激,这种联合技术一般需要2.5周(图2)。


3.jpg


2、胚胎冷冻保存:

 

胚胎冷冻技术至今已有近40年应用历史,已得到广泛的应用,采用玻璃化冷冻技术后,胚胎的复苏存活率在95%以上,成为临床最常用的生育力保存方法。对于成年已婚女性,胚胎冷冻是首选的生育力保存方法,也是目前妊娠率最高的方法。这一过程包括控制性卵巢刺激-取卵-受精-胚胎培养-胚胎冷冻。由于肿瘤患者胚胎冷冻后活产的数据非常有限,应用不孕症人群的数据作为参考,35岁以下每促排卵周期的妊娠率为46.8%,随着年龄增长成功率下降。当然胚胎冷冻移植的活产率与冷冻胚胎的数量及质量也密切相关。

 

3、卵母细胞冷冻保存:

 

由于受精卵和胚胎的使用需经夫妻双方同意,考虑肿瘤患者的特殊性及伦理问题,女方即使有稳定配偶也可以选择卵母细胞冷冻保存或胚胎冷冻保存。卵母细胞冷冻保存采用玻璃化冷冻法。目前卵母细胞玻璃化冻融后存活率为80%~95%,胚胎移植周期平均临床妊娠率为30%10%~59%),累积活产率为33%6%~62%),且并不增加产科和围产期并发症的风险。

 

卵母细胞活产利用率直接受女性年龄影响,35岁前平均冷存15枚卵母细胞可获得一次活产,35~40岁,需要冻存16~25枚,而41岁后则需要40枚以上冻存卵母细胞。因此建议行卵母细胞冷冻的女性年龄不超过35岁。

 

随着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nvitromaturationIVM)技术的发展,常与卵巢组织冷冻联合应用于女性生育力保存。未成熟卵母细胞可在月经周期任何时间获取,适用于AFC多、无法延迟肿瘤治疗、常规促排卵时间不足2周的患者。未成熟卵母细胞通常在体外培养24~48h,目前体外成熟率为60%~75%,临床妊娠率为36.1%,活产率为25.9%左右;但经IVM的卵母细胞在冷冻保存后存活率仅59.8%,临床妊娠率降低到10.7%,活产率仅为8.9%,因此目前仅作为实验性技术开展。

 

4、卵巢组织冷冻和移植:

 

卵巢冷冻-移植后妊娠的概率与卵巢储备功能密切相关,因此适用于年轻女性和儿童,一般建议年龄不超过35岁,如果卵巢储备功能尚可,可以放宽年龄到40岁。目前报道的卵巢组织移植妊娠率为23%~31%,由于卵巢组织可以分几次移植,未来妊娠率可能会增加到与卵母细胞冷冻相当的水平。该技术的风险包括腹腔镜手术本身的风险,另外有些原发疾病如白血病可能会增加出血及感染的风险,肿瘤卵巢转移的风险则与原发肿瘤密切相关,详见表2


4.jpg

 

(1)卵巢组织切除:卵巢组织切除一般采用腹腔镜手术。术前需评估卵巢功能,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患者应慎重。建议切除单侧卵巢,或者至少切除单侧一半卵巢。切除的卵巢组织内应没有黄体或者卵巢囊肿,避免影响随后的卵巢组织冷冻。卵巢组织切除应使用剪刀而尽量避免电凝,保留的卵巢组织创面要充分止血,一般采用点状凝固的方式,避免组织坏死。

 

(2)卵巢组织转运:卵巢组织应在切除后立即转移到无菌的卵巢组织培养液中,利用低温装置转运至实验室进行后续的冷冻处理,如当地没有可进行卵巢组织冷冻的机构,则需经专业团队24h内将卵巢组织低温转运至有条件的机构,转运温度需维持在4~8℃。

 

3卵巢组织冷冻:卵巢组织冷冻前的处理应在具备万级层流的IVF实验室进行。操作建议在无菌的Ⅱ级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小心地分离卵巢皮质,切割成10mm×10mm×1mm的方形组织块,转入卵巢组织专用冷冻保存液中处理,装管冷冻保存。建议采用密闭式冷冻装置进行保存。

 

在处理卵巢组织过程中,应仔细查找发育卵泡,收集其中卵母细胞,应用IVM技术进行体外培养,有可能获得成熟卵子,进行冷冻保存或体外受精后胚胎冻存。

 

在保存卵巢皮质时,预留对应的部分组织送病理学检查,检测其原始和初级卵泡密度,并排除肿瘤转移。在没有收到相应的书面评估报告前,该卵巢组织样本不得临床使用。根据报告结果优选卵巢组织,采用卵巢组织专用复苏液完成复苏。将复苏后的皮质转入移植皿中备用。

 

4卵巢组织移植:肿瘤患者卵巢组织移植通常在成功进行了抗肿瘤治疗之后,处于无瘤生存状态,有生育要求时进行。移植时年龄应<45岁。卵巢组织移植通常也在腹腔镜下进行。主要采用原位移植。常见的移植部位包括剩余的对侧卵巢、阔韧带、输卵管系膜等。一次移植的组织通常建议为整个卵巢的15%~20%。切开卵巢窝腹膜0.5~1cm,钝性分离形成囊袋,并将组织块放入囊袋。组织块需并排放置,不能相互重叠。卵巢内移植需切开卵巢皮质,形成囊袋,将组织粒移植到卵巢皮质下方,随后缝合卵巢皮质。卵巢表面移植需要移植物足够大,可以利用单次间断缝合进行固定。术后应详细记录移植的具体位置。

 

5移植后临床处理:移植的卵巢组织平均3个月能显示活性。如果输卵管通畅且无其他不孕因素,可尝试自然妊娠。为了增加受孕的可能性,可以进行排卵监测,必要时诱导排卵指导同房。由于患者本身卵巢功能的下降,如合并输卵管阻塞等其他不孕因素,应尽快采用辅助生殖技术进行助孕。如果卵巢组织移植后半年以上无卵巢功能恢复迹象,应考虑再次移植。

 

5卵巢移位术:放疗对卵巢功能的损害与照射剂量密切相关。2Gy的剂量会使卵泡密度减少50%40岁以上女性卵巢照射剂量超过5Gy即可导致闭经。因此拟接受盆腔放疗的患者,包括淋巴瘤、肠癌、尤文氏肉瘤和宫颈癌等,卵巢移位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生育力保存手段,也可以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卵巢组织冷冻等其他生育力保存技术。通常采用腹腔镜手术,术前需要与放疗医师充分沟通,根据拟照射区域选择不同的移位技术,包括头侧移位、结肠旁沟外侧移位、子宫后方内侧移位等。避免电凝和卵巢血管扭转。间断缝合将卵巢固定在拟定位置,并用金属夹标记以便于指导日后的放疗靶区。术中尽量降低卵巢血管的张力,减少卵巢血运中断和肠管疝等的发生。但由于放疗对子宫特别是子宫内膜带来的损害也不可忽视,目前卵巢移位术后成功分娩的案例仅见个别报道。

 

女性生育力保存相关伦理及管理问题

 

女性行生育力保存时,需遵循有利于患者、知情同意、保密、伦理监督及非商业化的伦理原则,充分保障患者及其子代的权益,在行生育力保存前签署知情同意书,特别是要对于保存者离世等情况的处置方式予以明确。进行生育力保存的各种要求及技术方法均应符合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部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等,必要时需通过所在单位伦理委员会批准。有遗传性疾病的患者生育力保存前需行充分的遗传咨询,告知疾病遗传给子代的风险并尽可能提供相应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因女性生育力保存工作对技术的要求高,对伦理管理的监管严,因此建议应在技术成熟,管理规范,具备生育力保存必需的多学科优势的三级医院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