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共识

盆腔淤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23版)

(pelviccongestionsyndrome,PCS)是一种以非 痛、低 痛、性 痛为主要表现的慢性临床综合征,该病妇科检查阳性体征少,常伴随尿频尿急,经血和带下量增多,久站、性交和月经期加重,持续时间>6个月,可能与外阴、会 阴和下肢等部位浅静脉曲张有关。研究表明,PCS多发生于20~45岁育龄妇女,无明显诱因的盆腔疼痛女性,约10%伴发卵巢静脉扩张,其中60%可能会发展为 PCS;而在 PCS 患病 为31%。PCS临 高,但 不足、疾病本身难以诊断等原因贻误治疗,使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近年来中医在治疗 PCS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弥补了单纯西医治疗的不足,两者可优势互补。现亟 西 PCS的专 家共识,以规范 PCS疾病 准,并 西医结合治疗,促进患者康复。共识专家小 由3名 和2名 组成,小组成员根据我国国情、国内外相关基础研究和临床内容制定 卷,邀 东、北 京、上 海、广东、四川、河北和陕西等7个省市的31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中西医妇科专家对共识内容进行征询,就 PCS的诊断与治疗制定本共识,为规范临床诊断和中西医结合治疗 PCS提供参考依据。

共识级别判定标准:依据高级别临床研究证据,专家意见高度统一为1级;依据高级别证据,专家意见基本统一,或依据低级别临床证据,专家意见高度统一均为2A 级;依据低级别临床研究证据,专家意见基本统一为2B级;不论依据何种级别临床证据,专家意见明显不同为3级。

病因病机

1.1 西医学对PCS发病认识

PCS的发病 杂,目 广 剖、循环和激素等因素关联密切,发病机制尚待研究。该病的发生部位在盆腔,静脉血管丰富,但结构较为薄弱,或有先天缺陷,盆腔静脉丛的吻合支互相连通,易受盆腔压力影响,且妊娠期间受雌孕激素变化影响较大。当重要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出现异常时,盆腔静脉 张、反 血,最 PCS 的发 生。除上述主要 素,家 传、心理 素及其他危险因素等也在 PCS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一定作用。

1.2 中医学对PCS发病认识

根据 PCS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于我国医学中“妇人腹痛”和“经行腹痛”等范畴。中医学认为,妇人经带胎产乳皆 以 血 为 用,易 耗 伤 下 焦 胞 脉 血 络。《圣 济 总录》有言,脉道不通,致“瘀积不散”,则“为肿为痛”。PCS致病因 素 较 多,临 床 常 见 病 因 有 气 滞、气 虚、寒邪、热邪和湿邪等,既可单独致病,也可相合为患。患者或受情志影响,肝气郁结,血行不畅而成瘀;或久病机体虚弱,血行无力积而化瘀;或因素体阳虚,恰逢寒袭机体,气血凝滞,脉道迟闭不通,发为瘀血诸痛;若五志过极、嗜食 辛 辣 或 外 感 热 邪 皆 可 化 热 伤 身,煎 灼 津液,炼液为瘀;若冒雨涉水、饮食无度、房事不洁,致湿邪内侵,留滞于胞宫胞脉,阻滞气机,血流不畅而凝血成瘀。瘀结下焦,滞留为患,不通则痛,发为 PCS。本病核心病机可归结为瘀血阻滞冲任胞脉,常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基本治则。

诊断与鉴别诊断

PCS的西医诊断主要基于盆腔疼痛、性交痛和低位腰痛等典型症状,加之辅助检查措施,并结合妊娠史以及妇科相关病史,合而参诊,其主要诊断内容、要点和意义见表1。根据 PCS的基本病机,中医通常将其归类为血瘀证,并制定中医诊断标准如下:(1)固定性刺痛(常发生在小腹、腰部以及性交时);(2)月经量多,色暗,质黏稠,或有血块;(3)伴见带下增多、小便频数等症;(4)舌 暗,或 斑、瘀 点,脉 涩。(5)结 病史,近期有外伤、手术或流产,或久病不愈者。PCS的非特异性病史和体征使其需要与各系 统的同症状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包括妇科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胃肠道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


1.png


在妇科疾病中,PCS常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慢性盆腔炎等疾病相 鉴别,因这些疾病导致的盆腔痛也 PCS的 状;在泌尿系统疾病中,膀胱疼痛综合征和尿道憩室均表现为尿频和尿急,并且前者伴随的下腹部疼痛和后者伴随的性交痛等特征需重点与 PCS进行鉴别;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和腹股沟神经痛等胃肠道及神经系统疾病也具有下腹部疼痛症状,需与 PCS特别区分;此外,因为 PCS可伴有心悸、神经衰弱和失眠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在诊断时需与神经官能症进行鉴别。



3.1 一般治疗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减轻腹腔压力,避免久坐和久立等可有效缓解 PCS的症状,另外慢性咳嗽和大便努挣等异常身体状态也 可导致盆腔局部压力 的增加。PCS患者可通过运动锻炼盆底肌张力,配合膝胸卧位或侧俯卧位纠正体态,改善盆腔静脉回流,减轻盆腔充血状态。专家共识:该 PCS患 者,制 定合理的训练计 划,可 PCS的 展,具有成本低、改善症状明显的优势(共识级别:2A 级)。

3.2 药物治疗

PCS的西医药物治疗主要从循环和 素2个 方向出发,通过用药调节卵巢功能、雌激素水平以及静脉张力的大小,可有效缓解症状。PCS中医药物治疗以活血为总纲,察证寻因,辨证加减用药。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纯服用西医药物相比,单纯中医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且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治愈率更高,复发率更低,患者症状与病理改变显著减轻。

3.2.1 西医药物治疗 

治疗 PCS的西医用药主要分为3类:(1)激素类药物,降低卵巢功能,使体内雌激素水平 降,包 酮(medroxyprogest-eroneacetate,MP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hormoneagonist,GnRH-a)和依托孕烯等。MPA 改善 PCS症状明显且不良反应小。有研究结 示,长效醋酸甲羟孕酮(depotme-droxyprogesteroneacetate,DMPA)对 PCS有 的治疗效果,且 MPA 联合中医辨证使用中药的疗效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nRH-a适用于期盼选择药物治疗但禁用孕激素者,有研究表明,每月注射醋酸戈舍瑞林3.6mg,持续6个月后可降低患者的盆腔静脉造影评分,患者盆腔疼痛症状缓 解;依 烯适用于无妊娠意愿的患者,Shokeir等研究发现,皮下埋植依托孕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 盆腔疼痛症状。

(2)静脉活性药物,增加静脉的张力从而减轻盆腔静脉淤血的 度,如 (micronizedpurificationofflavonoids,MPFF)地 等。地 奥司明与激素类药物叠加使用可缓解性交痛。有文献报道,每日使用1g地奥司明,并持续2~3个月,可明显改善慢性盆 痛。地奥司明联合益气消淤汤在改善盆腔 单用。(3)对症治疗,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镇痛药和精神心理药物等。

专家共识:MPA 可明显改善 PCS症状,不良反应小,但不 全、血 者。Gn-RH-a可用于希望药物治疗但有孕激素应用禁忌者,可以优先选用。依托孕烯作为备选药物治疗方案,适用于无妊娠意愿的患者。性交痛患者可优先选用地奥司明叠加其他激素类药物。对症用药包括镇痛药、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精神心理药物,如加巴喷丁和阿米替林等。多篇临床观察文献表明,上述西药联合中医辨证给药总疗效更优,临床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用药方案,达到个性化诊疗的目的。药物治疗风险较低,可作为 PCS的一线治疗(共识级别:1级)。

3.2.2 中医辨证治疗

3.2.2.1 气虚血瘀证 多见于久病和产后等机体虚弱者,气虚无力行血,脉道迟滞不通,变生瘀疾。患者多因气虚不荣、血瘀不通则发为下腹痛、腰痛、性交痛等;气虚带脉不固,见白带量多、色清质稀,常伴面色萎黄,体乏无力,短气懒言,纳差等症状,舌质淡黯,脉沉涩。治以益气养血,活血化瘀为要。有研究结果表明,桃红四物汤加减口服或保留灌肠均对气虚血瘀型 PCS有显著疗效;补阳还五汤重用补气药黄芪、活血药当归等,对此证也有一定效果。临床常用丹黄祛瘀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PCS,以发挥益气活血、散结止痛之功,可有效缓解盆腔疼痛和带下异常等症状。专家共识:方用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加减,常用红花、桃仁、川芎、当归、黄芪、党参等。中成药推荐丹黄祛瘀胶囊(共识级别:2A 级)。

3.2.2.2 气滞血瘀证 女子以肝为先天,易受情志所伤,《黄帝内经·灵枢》的第65篇《五音五味》中记载女子“有余于气,不足于血”,若气余肝郁,阻滞胞宫,则发为瘀血之患。多表现为少腹疼痛、甚则引至腰骶、性交痛,常伴经前 乳 胀,失 眠 多 梦,月 经 量 多 夹 血 块,舌 质暗,有 瘀 点,脉 弦 细。治 以 行 气 活 血、化 瘀 止 痛 为 要。临床常用逍遥散、香棱丸、少腹逐瘀汤合而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 PCS。李欣红在此基础上自拟的调气活血通络方可以降低气滞血瘀型患者体内炎症反应因子和盆腔毛细血管渗漏情况,缓解患者症状。中成药方面,红花如意丸适用于慢性盆腔疼痛、腰骶部胀痛或刺痛患者,可作为中药汤剂替代治疗,其中红花、藏茜草共奏活血 化 瘀 之 用,木 香、生 诃 子 行 气 以 增 活 血 之力。专家共识:方用逍遥散、少腹逐瘀汤、香棱丸加减,常用柴胡、当归、赤芍、香附、枳壳和木香等。中成药推荐红花如意丸(共识级别:2A 级)。

3.2.2.3 湿热蕴结证 湿邪有趋下之性,容易侵袭阴位,缠绵于胞宫,使气机不畅,郁久则化热,致湿热蕴结下焦。患者多表现为腹痛不可按,痛连腰骶、下肢,性交作痛,白带 多、色 浊,伴 便 涩,舌 黄腻,脉弦数。治 湿,化 要。杨 莉基于四妙散自拟方剂,在缓解 PCS疼痛和带下过多等症状方面疗 佳。吴 晖在 上辅以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的坤复康胶囊,结果显示,治疗组静脉血清一氧化氮浓度显著降低,证明坤复康胶囊对 PCS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专家共识:方用四妙散加减,常用苍术、黄柏、薏苡仁、茯苓、滑石和丹参等。中成药推荐坤复康胶囊(共识级别:2A 级)。本病兼夹症颇多,兼肾虚腰骶酸困疼痛者加续断、菟丝子、桑寄生;兼性交严重作痛者加牡丹皮、大血藤、生地;兼经行腹痛者加延胡索、五灵脂;兼白带增多者加炒山药、芡实、车前子;兼月经量过大者加益母草、煅牡蛎、生蒲黄;兼乳房胀痛者加玫瑰花、佛手;兼夜卧不安者加合欢皮、首乌藤、炒酸枣仁。

3.3 血管内介入治疗目前治疗 PCS较常用的方法是经导管卵巢 脉栓塞介入 疗,研 全、微 创、有效,不 80% 状,还 着98%~100%的成功率,以及<8%的复发率。胡桃夹综合征和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均可导致 PCS,血管内介入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有研究对60例卵巢静脉栓塞后的 PCS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认可了中药辅助治疗的初始疗效。杨文英等在泡沫硬化剂介入的基础上加用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70例 PCS患者,总体有效率达98.6%。Daugherty等为髂总静脉或腔静脉阻塞的患者植入支架,在其研究的19例病例中,这种治疗有效缓解了大部分患者的盆腔疼痛和性交痛。

专家共识:血管内介入治疗可作为药物治疗不成功的补救方案,是治疗 PCS的首选方案。对于不愿采用长期药物治疗,或存在药物禁忌证,或合并外阴静脉曲张、部分合并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患者,可以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共识级别:1级)。

3.4 手术治疗

PCS的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卵巢静脉切除术、卵巢静脉结扎术和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等。但手术治疗需要全身麻醉和较长的恢复时间,且各项手术治疗均存在诸多问题。围手术期联合中医内治外调,术前用穴位埋线、耳穴贴压等以镇痛、缓解焦虑;术中通过针 位辅 醉;术后艾灸帮助体温 恢复,口服汤剂促进排气排便等,可缓解围手术期相关症状,加速患者康复。血管外科学会和美国静脉论坛对手术治疗的推荐证据级别为2B。

3.4.1 卵巢静脉结扎术和卵巢静脉切除术 腹腔镜下卵巢静脉结扎有效率>75%,由于手术结扎只能在有限 流,疾 (约20%)比介入治 高。研 示,57例 度严重症状的患者,经腹腔外卵巢静脉切除术后均有优异的结果。

专家共识:PCS 活、经过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无效或复发的患者可以 (共 别:1级)。

3.4.2 Beard等在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后1年随访中发现,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中位数从10下降至到0(P<0.001),证明子宫切除术伴或不伴附件切除术有一定效果,但因缺少对照组,证据水平有限。专家共识: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治疗PCS,仅作为其他治疗方式效果未达预期、患者已无生育需求情况下的一种选择(共识级别:2B级)。

3.4.3 其他 有生育要求且子宫后位的 PCS患 者,可行子宫悬吊术和宫骶韧带缩短术以改善盆腔淤血状态,但疗效不确定。专家共识:基本不推荐(共识级别:2B级)。

3.5 中医外治法

中医疗法注重内外同治,除口服中药制剂外,中药灌肠和针灸等外治疗法也可改善患者症状,常与其他疗法配合使用。

3.5.1 中药灌  PCS的 位,与 肠毗邻,通过保留灌肠的方式,可使中药在直肠直接被吸收,因而进入盆腔血液循环中药物的浓度得到提升,起到改善盆腔血液循环的作用。并且此法在使局部病灶的充血得以减轻的同时,还能让胃肠道免于药物刺激。灌肠方用药常以活血行气、清热化湿和散结通络为主,可根据不同病症阶段来分阶段给药。研究表明,中西药联合灌肠对患者症状的改善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注射,且大黄蛰 PCS症 盆腔静脉暗带内径等方面疗效显著。专家共识:临床常用中药包括当归、黄芪、川芎、桃仁、丹参、红藤、黄 柏、皂 等(共 识级别:2A 级)。

3.5.2 针灸疗法 传统技术中的针刺、艾灸、刺络放血,与结合现代技术的红外线照射、穴位埋线或注射、低频电脉冲刺激等,均为针灸疗法。多选用具有活血行气作用的穴位针刺,并给予艾灸点穴法治疗;也可在中药灌肠的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有研究表明,穴位埋线配合口服中成药治疗比单纯口服激素药物治疗更能缓解患者症状。

专家共识:临床常选取气海、八髎、关元、三阴交和中极等为主穴(共识级别:2A 级)。

3.6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PCS患者常处于生活工作节奏快、压力大的生活状态,极易出现各种负面情绪,中青年人群高发。研究结果显示,PCS患者的抑郁因子分较国内常模更高,部 绪。且 PCS 复杂、病程反复持久、治疗棘手,随着病情的进展更加重了患者的心 担,所 怀。在接诊时,医生应围绕患者病情进行全面沟通,并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理年龄特点,在治疗过程中时刻关注患者的精神状况,选择最佳疗法,以增强患者的配合度以及治愈信心,更好地提高患者的顺应性,为患者减轻痛苦。

专家共识:医生耐心地与患者沟通,为患者提供必要的人文关怀;关注患者的情绪波动状况,若发现异常需及时疏导调节,必要时申请心理医生的协助(共识级别:2A 级)。



PCS的诊断和治疗仍是现代妇科医学面临的一大难题,长期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近年来,中医药在诊治 PCS方面应用日趋广泛,在临床方面有着显著疗效。本共识整 PCS中 西 专家意见,旨在规 PCS中 西 路,丰富 PCS诊疗措施,以期缓解患者病痛,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