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是产科常见而重要的手术,是处理难产和高危妊娠的重要手段。缝合是剖宫产术的关键环节,手术并发症与切口缝合密切相关。目前,对于剖宫产切口的缝合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规范。在参考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相关缝合技术与材料选择专家共识的基础上,舜科学院特邀专家对最新版《剖宫产术缝合技术及材料选择专家共识(2018)》十大核心问题做出详细解读,特作整理,以飨读者。
01 剖宫产术的缝合步骤分哪几步?
剖宫产术的缝合根据手术步骤分为:子宫切口缝合,壁层腹膜、腹壁肌肉及筋膜缝合,皮下脂肪及皮肤的缝合。
02 子宫切口缝合的目标及方法?
子宫切口缝合的目标是恢复解剖结构、止血、降低切口感染风险。现有证据表明子宫切口双层缝合优于单层缝合,连续单纯缝合优于锁边缝合。子宫切口的缝合方法:子宫切口的缝合分为子宫肌层及脏层腹膜的缝合。子宫切口缝合推荐使用连续单纯双层缝合。
03 子宫切口第一层缝合的方法?
子宫切口第一层缝合从术者对侧开始,Allis钳夹好切口顶部,对齐子宫切口上下缘,多使用1-0 可吸收线,从一侧子宫切口顶端外0.5~1.0 cm开始全层连续单纯缝合子宫肌层全层,尽量不穿透内膜,注意对合,针间距约1.5 cm,针与切缘间距约0.5 cm。缝合至切口顶端,最后一针扣锁缝合或单独缝合打结,注意超过切口顶端0.5~1.0cm。见图1
图1.子宫切口第一层缝合示意图
04 子宫切口第二层缝合的方法?
子宫切口第二层缝合从术者侧向对侧将子宫体部浆肌层(含子宫肌层外1/3~1/2及反折腹膜)使用1-0可吸收线做连续缝合,进针应在第一层针距间,缝到对侧后与第一层保留的缝线打结(也可以单独打结)。缝合完毕后常规检查切口是否有出血,如有出血需缝合止血。见图2
图2.子宫切口第二层缝合示意图
05 哪种才是子宫切口最优缝合材料?
目前国内大多使用1-0合成可吸收缝合线,其抗张强度大,柔韧性好,操作方便,对组织损伤小,反应小。在缩短手术时间,促进子宫切口愈合等方面明显优于铬制肠线、丝线等。
06 如何减少术中医护职业暴露?
为了减少职业暴露机会,对有体液传播疾病风险的孕妇实施剖宫产手术时,推荐使用防刺伤针。美国CDC及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分别于1997年及2007年发布健康与安全公告,强调防刺伤针在减少手术人员经皮穿刺损伤方面的有效性,并同时推荐有条件的临床医生术中使用倒刺缝线,可大大减少医护职业暴露。
07 壁层腹膜的缝合目的及方法?
缝合壁层腹膜可以恢复解剖结构,重建解剖屏障,减少感染风险,减少出血及粘连形成。缺血、异物刺激及炎症等导致的浆膜损伤是腹膜粘连形成的主要诱因。粘连形成主要发生在术后5~7d,而此时增大的子宫尚处于复旧过程中,不利于未闭合腹膜的对合修复。采取适合的缝合材料和缝合技术闭合腹膜,局部形成屏障,可起到机械性隔离作用,有效减少粘连的发生。研究表明,不闭合腹膜显著增加粘连形成的风险(OR 2.60,95%CI 1.48~4.56)。
缝合腹膜推荐采用连续单纯缝合,针距不宜过大,以减少腹膜张力。
08 筋膜的缝合目的及方法?
筋膜闭合的目的是恢复解剖结构,加强抗张强度,避免切口疝。闭合筋膜过程中仅缝入腱膜,针间距约1.0cm,针与切缘间距约0.5cm,注意避免损伤腱膜下肌层。推荐连续单纯缝合筋膜。见图3
图3.筋膜缝合示意图
09 壁层腹膜、腹壁肌肉及筋膜的缝合材料如何选择?
在壁层腹膜、腹壁肌肉及筋膜的缝合材料选择上,腹壁各层推荐使用1-0或2-0合成可吸收线进行缝合。同等条件下,采用倒刺可吸收缝线有助于减少线结反应和切口疼痛及感染。
10 皮下脂肪、皮肤的缝合方法及材料选择?
皮肤缝合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缝合使皮肤瘢痕形成减小,减少不适且切口美观。张力是影响瘢痕形成的重要因素,采用减张缝合手段减小创面局部张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瘢痕增生。皮下脂肪缝合的目标是通过消除死腔,降低感染,精确对合,减小张力,从而促进切口良好愈合,减少皮肤瘢痕与肌肉筋膜的粘附,增加切口美容效果。
皮肤横切口可采用4-0合成可吸收线进行连续皮内缝合,切口美观,无需拆线,同时可减少住院时间。有条件者可采用倒刺线缝合皮肤,以减少张力。纵切口可采用细线外缝,或在充分减张的情况下用可吸收线连续皮内缝合。